二十一世纪现代质量管理.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十一世纪现代质量管理

二十一世纪现代质量管理 (重庆好舵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 剖析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困惑和各种思维盲点,探索企业 在二十一世纪突破质量管理障碍的主题和切入点。预防与可靠性是二十一 世纪质量管理的主题,量身订制符合企业特色的可靠性质量管理切入模式 是现代企业追求高质量低成本的必然选择。 正文: 什么样的产品才是高质量的、客户需要的产品,长期以来,包括研发、 生产,甚至质量管理人员都习惯于用产品的技术性能、功能指标作为衡量 产品好坏的指标。长时间以来除了军工,在民用领域这种认识没有人想着 去改变,直到在这世纪之初。2001 年华为 “冬天”来临,2004 年TCL 通 讯动走下销售冠军的神坛,2006 年信威通信经营开始萎缩,2008 年的大唐 称重、海扶科技失陷于市场投诉漩涡。华为冬天虽然寒冷但不可怕,华为 很快迎来了自己的春天。TCL 通讯冬天虽然漫长,但在2007 年了总算走出 低谷,看到了曙光。信威通信的冬天还有多长?能否熬过寒冬?补做御寒 的棉衣,还来得及否?就像当今的股市漫漫熊市何时是个头?安好的大唐 称重、海扶科技能否在拥有风光无限市场的当下,让自己的“冬天”来得 晚一些,去得早一些。这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能够轮番上演,与“东方 不亮西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的经营观念密不可分。华为任总后来说: “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我们的产品出厂检测的功能和性能毫无疑问都是100%合格的,但到了市场, 我们的产品给客户带去的不是享受而是痛苦。这是因为产品质量技术指标 实际仅仅反映了产品出厂时的一种状态,而不能反应产品持久保持性能、 功能指标的能力。但只有技术性能优良,又充分可靠、经久耐用的产品才 是客户需要的高质量的产品。事实表明如果产品不可靠性,它的技术性能 再好也没有竞争力,当然没有基本的性能和功能,产品的可靠性也无从谈 起。 华为产品通过“草船借箭”,缩短产品质量可靠性增长工期,使自己 快速的进入了春天。TCL 通讯经过三年的“卓越工程”,进入了再发展期。 通过“冬天”,华为、TCL 通讯看到了悲剧背后的原因,看清了事物的本质, 根据本质的原因调整产品的策略,华为在全球 IT 企业 “尸横遍野”的时 候,仍旧笑傲江湖,TCL 通讯偃旗息鼓几年后也能再战江湖,凤凰展翅再创 辉煌。所以华为任总说,“冬天也是可爱的,并不是可恨的。我们如果不经 过一个冬天,我们的队伍一直飘飘然是非常危险的,华为千万不能骄 傲……”。“质量预防、性能可靠”成了华为的倚天剑和屠龙刀,华为也名 正言顺的确立了自己在产品可靠性实用领域的“盟主”,门人弟子在产品质 量可靠性应用领域驰骋风云也就顺理成章了。 毋庸置疑,预防和可靠性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质量管理主题。离开了 这两个个主题,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空谈,从保证级向预防级质量过渡是通 向完美的唯一途径。不可靠的产品最终将断送企业的前程,没有将质量管 理向研发、市场和供方延伸的预防管理思想,必然会将企业的质量管理带 进“死海”。质量及可靠性要从产品的设计、选型抓起,把质量与可靠性设 计到产品中去,贯彻到试制、试验、生产到使用的各个阶段中。我们总结 几条重要的可靠性质量管理经验:“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是 生产出来的!是管理出来的!” ;“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固有可靠性和质量” ; 我们围绕可靠性和预防这个主题,开始我们的产品提升之旅。 当前部分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已经觉醒,开始重视产品质量可靠性。但 是许多问题困扰着中小企业可靠性管理。可靠性概念复杂,可靠性预计、 可靠性分配、还有复杂的计算和数学模型交缠在一起,不知道和自己的产 品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不知道从哪儿入手?公司规模不大,生产的是专业 化设备,批量小,小批量情况下如何开展可靠性试验摸不着头绪?公司每 年的营业额不过几千万,没有那么多的资金用于可靠性试验费用和设备的 购置?公司想提升产品可靠性,也想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但这方面技术人 员难招到,即使招到大都是外企的背景,要价较高,干了一年多也没什么 成效?希望一蹴而就,短期突破,请大学、科研院所、华为、日本专家等 大机构专家到公司短期培训,最后往往不了了之,似乎是在听天书,专家 说的全对,就是没办法实施?这林林总总的困惑,一部分是我们企业管理者 对产品质量可靠性的错误认识,一部分是被可靠性表面现象迷惑了,没有 找到适合企业自身“棉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没有哪一种可靠性增 长模式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