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昆虫病毒简介PPT
GV的理化性状 不溶于水和一般的有机溶剂如乙醚、乙醇、丙酮、二甲苯等。 遇强酸或强碱,包涵体能迅速溶解,并可使病毒粒子变性而失去侵染力。 GV的理化性状 可在室温下保存5年以上而不失侵染力。 高温可使其失活。 冰冻无多大危害。较低的温度有可能延长贮存的时期。 紫外线或其他辐射线能使完整的病毒失活。 用稀碱处理后可获得完整和具侵染性的病毒粒子。 GV对昆虫的侵染 感病特征: 感染初期无明显病征 之后出现反应迟钝和停止取食 随后虫体颜色发生改变,血液渐变乳白 感病虫体可能膨大或收缩 已死幼虫体壁脆弱,破后流出大量颗粒体。 染病幼虫可存活较长时间。 病死虫体有时用腹足倒挂枝叶上,呈“Λ”形。 GV的感病特征 染病幼虫常于幼虫期即死,有时也可活至蛹期或成虫期。从染病到死亡所经时间因虫而异。一般4~5天,可长至34天,如粘虫。幼虫龄期、侵染剂量、温度等因素也能影响这段时期的长短。 GV的感染途径 通过口服进入易感虫体,颗粒体在中肠中溶解,游离的病毒粒子通过肠道柱形细胞的微绒毛而侵入,在这些细胞核中增殖,新形成的颗粒体病毒释放于血淋巴中而导致对其他组织的继发感染。 虫体外伤和寄生天敌产卵可引起GV对皮下感染,也可经卵垂直传播。 GV的专化性 颗粒体病毒的专化性较强,交叉感染的情况甚为少见,一般认为颗粒体病毒是包涵体病毒含DNA的各类中专化性最强的一类。 以往尚无颗粒体病毒能在植物或其他动物细胞中增殖的报道。近年我国用小菜蛾细胞系BCIRL-Px2-HNU3复制小菜粉蝶GV和用家蚕细胞系Bm-21E-HNU5复制小菜蛾GV成功。 GV的交叉感染现象 鳞翅目幼虫可合并感染NPV和GV两种病毒。如黄地老虎、菜粉蝶、粘虫等可同时感染颗粒体病毒和NPV。粘虫的六龄幼虫如单感染NPV,死亡率3.4%,单感染颗粒体病毒,死亡率20%,如二种合并感染,则死亡率为80%,死体为NPV病征,体内主要是核型多角体,也有些同时存在颗粒体。 3.3 质型多角体病毒(CPV) 质多角体病毒(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CPV)的发现比NPV和GV都要迟。日本蚕病学家石森直人早于1934年就观察到家蚕的中肠上皮细胞内存在有多角体,但当时并未确定是由一种新型病毒引起的。 CPV可感染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脉翅目5目昆虫,但主要见于鳞翅目和双翅目。到1986年前国内外已发现CPV228株,代表种为家蚕CPV。 CPV作为杀虫剂应用的不多,主要原因是只侵染中肠上皮细胞,在自然界中以慢性感染的地方病出现。如广泛用于生物制剂尚须进一步进行安全试验研究。 当前CPV用于害虫防治实践的有日本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CPV、。 CPV的一般形态特征 其包涵体和NPV相似,也是多角体,但只在被感染细胞的细胞质内形成。质型多角体呈六角形、四角形、球形、椭圆形等。 质型多角体的直径为0.5μm~25μm, 1个多角体可包埋100~10 000个病毒粒子。病毒粒子为球形二十面体,直径为30nm~60nm,有内、外两个二十面壳,每个壳有12个小单位构造。 1 BmCPV的包涵体形态,右下为该包涵体的模式图2 家蚕质型CPV的包涵体形态,右上角为此包涵体的模式图3 扬雪毒蛾CPV的多角体扫描电镜图像4 舞毒蛾CPV包涵体的扫描电镜图像 1 2 3 4 CPV的理化性状 不溶于水,但在水中经较长时间可被蚀刻,而从表面失去粒子。 在碱液中的溶解度比NPV多角体的溶解度为小,如以稀Na2CO3液或其他稀碱液处理,能失去表面病毒粒子,剩下不溶解的多角体,呈多孔的海绵状。 在碱液中很快被破坏,在从多角体中分离提纯时须加注意。 CPV对昆虫的侵染 感病特征: 早期食欲不振、体躯变小,有时虫体比例不当,头部显得大。中肠中多角体的大量增殖使体色改变为黄色或淡白色等。中肠细胞液化后,多角体可被呕出或由粪便排出。 CPV的感染过程 质型多角体病毒被易感昆虫口服后或将游离的病毒粒子注射入虫体血腔均可引起感染。 病毒进入虫体消化道后为碱性消化液溶解而释放出粒子,继而侵入中肠上皮细胞,在其细胞质内增殖,也可传染至前后肠细胞。形成多角体后,有半数以上的病毒粒子不被包埋而游离,释放到细胞间隙,再次感染健康细胞。最后细胞解体,多角体脱落在中肠腔。一般经7~20天死亡。 昆虫病毒应用简介 胡家鑫 2009.12 主要内容 1 前言 2 昆虫病毒的类群 3 重要昆虫病毒概述 4 昆虫病毒的生产 5 昆虫病毒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1. 前言 昆虫病毒是引起昆虫致病和死亡的重要病原体。最早关于昆虫病毒的记载是中国,在1149年出版的《农书》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