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连接机构设计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号:2008071429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 题 目 潜器间动态连接机构的设计 学 生 朱海涛 指导教师 侯恕萍 年 级 大四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选题的和意义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趋势    美国DSRV深潜救生艇 日本千早号深潜救生艇 瑞典SRV深潜救生艇 英国LR5深潜救生艇 英国LR7深潜救生艇 澳大利亚的REMORA和意大利的SRV300则采用转动裙口式对接装置。 澳大利亚REMORA深潜救生艇 意大利SRV300深潜救生艇 国内发展状况: 中国7103深潜救生艇 中国十分重视载人深潜救生艇的研制和开发。使用中的一种深潜救生艇艇长15米,艇宽4米,吃水2.6米,航速4节,人员编制4名。其首次海试于1986年进行,由大型打捞船携带。该艇能在200米深度进行"湿式"救援,最大下潜深度可达600米,艇内可容纳6名被营救人员。该艇还装有水下摄像机、高频主动声纳和1个机械手。另外,我国从英国进口了LR7深潜救生艇,并正在进行相关设备的开发工作。 目前世界一些国家海军装备的载人深潜救生艇主要参数是:艇长9.8-15.2米,艇宽2.5-4米,吃水2.6-4.3米,艇重21-40吨,全部采用电动推进装置,航速2-4节,潜深200-600米,可载9-24人,持久力8小时左右。通过查去相关资料进行比对后得出结论,采用固定裙口的救生装置对救援艇本身的技术要求较高,在对接过程中为达到对接的准确性,救援艇需具备极高的机动性能,和较大的倾斜性能,以达到对接口和被对接口准确对接的目的。而且在救援过程中对被救援艇的倾斜角度范围也有一定要求,因此限制了其救援范围。,失事艇的救生状况较恶劣时,甚至无法实现对接。如采用转动式对接裙,可减小救生艇对接过程中自身的倾斜,有效地降低对接难度,这对于提高对接成功率有极为重大的意义。采用转动裙口对接装置的救生装置具有机动灵活、较强的对接适应性以及对潜器不要求过大的纵横倾等显著的特点,可使潜器以最佳的角度与其进行对接。 深海空间站潜器对接技术属于未来新兴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 三、选题内容、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工作量、工作进度计划 第1周  根据毕业设计要求查取相关资料,确定方案的初步设想。 完成开题报告及开题答辩。 第2周 第3周  完成方案具体构思,进行自动海管法兰测量仪的结构设计     第4周 第5周 第6周 建立结构三位模型,绘制结构图纸         第7周 第8周 第9周 第10周 第11周  整理设计资料并撰写毕业论文     第12周 第13周 第14周  检查并修改错误   第15周 第16周  准备毕业答辩 第17周   第18周   五、主要参考资料 1、常艳艳等. 潜器水下对接技术虚拟仿真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23;、 2、王立权,唐德栋等. 救生艇双转裙对接装置样机的研制及其试验研究.机械工程学报,2011.09; 3、张良,陈建平.世界各国援潜救生系统发展状况.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1.03; 4、燕奎臣,AUV水下对接关键技术研究,机器人,2007.03; 5、王晓东,孟庆鑫,王立权等.新型水下对接装置的研制.中国造船。2002.06; 6、王晓东,孟庆鑫,王立权,等.新型水下对接装置的研制[J].中国造船,2002,43(2):95.98. 7、陈建平.援潜救生新概念一立体救生系统的发展思路[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1,(2):21—24. 8、熊军,肖国林.援潜救生体系和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航海工程,2007,36(2):90.93. 9、侯恕萍,严浙平.深潜救生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船舶工程,2004,26(4):1-5. 10、 苗兰森,刘沛,张理,等.澳大利亚水下逃生与救援技术[J】.海洋技术,2003,22(3):106—1 10. 11、[39] McCarragher B J. Adaptive discrete event control for assembly: Theory and industrial implementation. 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 2005,21(3): 323-329P 12、/archiver/tid-530944.html?page=3 13、/view/6fab23d8a58da0116c174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