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生物化学基础ppt课件--肝脏的生物化学.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化学基础ppt课件--肝脏的生物化学

2.硫酸结合反应 p.雌酮的结合转化 3. 乙酰基结合反应 q.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结合转化 r.苯甲酸的结合转化 4. 甲基结合反应 s.尼克酰胺的结合转化 t.儿茶酚的结合转化 5.谷胱甘肽结合反应 u.溴苯的结合转化 6.甘氨酸结合 促进非营养物质、药物、毒物的转化和排泄 (四)生物转化的生物学意义 (五)生物转化的特点 1.转化反应的多样性 u.硝基苯酚丁醇醚转化特点 2.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 图12-1 溴化物的解毒与致毒 3.转化反应的连续性 (六)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1. 年龄 2. 性别 3. 肝脏疾病 4. 药物 第3节 胆汁酸代谢 成分 肝胆汁 胆囊胆汁 总固体(%) 1~3.5 4~17 胆汁酸盐(%) 0.2~2 1.5~10 胆色素(%) 0.05~0.17 0.2~1.5 粘蛋白(%) 0.1~0.9 1~4 总脂类(%) 0.1~0.5 1.8~4.7 胆固醇(%) 0.05~0.17 0.2~0.9 磷脂(%) 0.05~0.08 0.2~0.5 无机盐(%) 0.2~0.9 0.5~1.1 PH值 7.1~8.5 5.5~7.7 比重 1.009~1.013 1.026~1.032 正常人胆汁主要成分 一、胆汁酸的种类 甘氨胆酸 甘氨鹅脱氧胆酸 牛磺胆酸 牛磺鹅脱氧胆酸 按结构分: 从来源分: 游离型胆汁酸 胆酸 脱氧胆酸 鹅脱氧胆酸 石胆酸 初级胆汁酸 次级胆汁酸 结合型胆汁酸 二、初级胆汁酸的生成 在肝细胞微粒体和胞液中,胆固醇在7α– 羟化酶(7α–hydroxylase)催化下,生成7α– 羟胆固醇,再经氧化、还原、羟化、侧链氧化 及断裂等多步酶促反应生成游离型胆汁酸 (free blie acid),主要有胆酸(3α,7α,12α 三羟胆酸)和鹅脱氧胆酸(3α,7α二羟胆 酸)。 在肝细胞的微粒体和胞液中含有催化胆 汁酸结合反应酶系,胆酸或鹅脱氧胆酸可分 别与牛磺酸或甘氨酸结合形成结合型胆酸与 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后,分别生成甘氨胆酸、 牛磺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 酸。 三、次级胆汁酸的生成及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随胆汁流入肠道的初级结合型胆汁酸,在促进脂类消化吸收的同时,受肠道细菌酰胺酶的催化,水解脱去甘氨酸或牛磺酸释放出游离型初级胆汁酸,在肠道菌作用下,发生7位脱羟基,转变为游离型次级胆汁酸。即胆酸转变为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转变为石胆酸。石胆酸溶解度小,不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脱氧胆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生成结合型次级胆汁酸进入肠道中的各种胆汁酸95%被肠壁重吸收,其余的随粪便排出。 次级胆汁酸的生成 由肠道重吸收的胆汁酸均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中游离型胆汁酸又转变成型胆汁酸,再随新合成的结合型胆汁一并排大肠道。这一循环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四、胆汁酸的生理功能 1.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2.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第4节 血红素代谢 一、血红素的合成 (一)合成部位及原料 合成部位:线粒体和细胞浆 合成原料:甘氨酸、琥珀酰辅酶A和铁 (二)合成过程 1.δ-氨基-γ-酮基戊酸的生成 2.胆色素原的生成 3.尿卟啉原Ⅲ与粪卟啉原Ⅲ的合成 在胞浆中4分子胆色素原经尿卟啉原Ⅰ同合酶(胆色素原脱氨酶)催化下脱下氨生成线状四吡咯,后者在尿卟啉原Ⅲ同合酶作用下,环化生成尿卟啉原Ⅲ。尿卟啉原Ⅲ再经尿卟啉原Ⅲ脱羧酶催化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