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文学研究”前沿问题研究.docVIP

当代西方“文学研究”前沿问题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西方“文学研究”前沿问题研究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硕士课程: 当代西方“文学研究”前沿问题研究 (讲授大纲) (2011年2月修订) 第一讲 导论: 文学·文学研究与当代西方文学研究的基本走向 一、什么是文学 (一)中国的“文学”观念: 1、文学=文章+博学(先秦) 儒,本身就是所谓文学之士,他们可以背诵古训,精通诗书礼乐,孔子是这帮人的突出代表。他不但自己好古敏求,而且开门设教,有教无类,终使儒学成为当时的显学。他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对学生则是“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可见,“文”就是他所施教的一种项目。他把门徒分为四科,“文学”是其中之一。《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另外,扬雄《法言·吾子》:“子游子夏得其书矣”。刑炳(bing)《论语疏》:“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可见,所谓“文学”是指,学习古代的典籍,用来丰富学习者广博的知识,文学和学术没有区别,“文章”与“博学”在先秦是合二为一的,但后来(如刑炳)却又可以分开了。在孔子的先秦时期,“文学”虽不分“文章”和“博学”,而是书本知识的统称,但书本知识本身是有性质差异的,就典籍的性质而言,有“诗”“书”之分,就文辞的体裁来讲,有“诗”“文”之别。因此,孔门在讲到“诗”的时候,就比较偏重于“文章”之意,讲到“文”或“书”的时候则偏重于“博学”之意。如《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讲的是“文章”的意义;另如《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则讲“博学”的意义。也正因为如此,孔子的文学观念中有所谓看似矛盾的“尚文”与“尚用”两种主张。本于他论“诗”,他往往主张“尚文”——“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另外,《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引孔子语:“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但是,当他论“文”或“书”时,则往往“尚用”重“德”,如《论语·宪问》:“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言”,另外如他即使是论诗重视“诗”应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强调“诗”应该“无邪”。其他学派则往往把这两种观念对立,只突出其中某一方面。 2、文学:文(文章)、学(文学)(两汉) 先秦的“文学”一词兼据“文章”和“博学”:文学与学术不可分,文即是学,学不离文。 到了两汉,“文”和“学”开始分开使用,“文学”和“文章”也分开来讲。他们把属于词章一类的作品称为“文”或“文章”,把含有学术意义的作品称为“学”或“文学”。虽然汉人所谓的“文”或“文章”与现代意义的“文学”有差异,但他们对“文”和“学”的区分已经酝酿着不同于先秦时期的文学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曹丕《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谟尚实,诗赋欲丽。” 3、文学=文+笔(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人们对“文学”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突破,将“文学”与“经学”、“史学”、“玄学”并列,作为学术之一种。此时的“文学”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使用的词,而与现代汉语中的“文学”相通。并且,他们进一步把“文学”区分为“文”和“笔”两类。前者是突出美感,强调情感的文学,后者是突出应用,强调理智的文学。这可以在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当中去感受,感受他们对文学活动中情感、美感、文采、创造力等的强调。 魏晋南北朝对文学进行“文笔”之分,一方面来源于长期的“文体”分类,另一方面来源于人们对文学深入把握的需要。梁萧绎《金楼子·立言》:“古之学者有二,今之学者有四。”所谓有二,就是指汉代文学与文章之分,所谓有四,就是从“文学”中分出“儒”与“学”,从“文章”中分出“文”与“笔”。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也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对于“文笔”说,一般追溯到汉代萌芽,也有学者追溯到孔子。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但真正使“文”和“笔”的区分成为气候,并有明确阐释,无可争议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另外还有所谓“文记”之分)。 4、文学复古中的“以笔为文”和“以学为文”(隋唐五代、北宋) 唐宋的复古运动。最终抹杀了“文笔之分”、“学”与“文”、“文学”与“文章”的区别,恢复“文学=文章+博学”的观念。 5、流派纷争,逐步走向集大成中的“文学”观念(南宋金元、明代、清代) 南宋金元“明而未融”;明代,王阳明学派从理学转为心学的时期,流派纷争,各取偏胜;清代,包罗万象,避免偏胜,汇集大成。 6、维新与革命中的“文学”观念(鸦片战争-“五四”) 西方理论的冲击,现实变革的需要,新旧文学观念,实用与“纯粹”等等错综复杂。其中,尤其是1904年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文学小言》开创了中国明确地视“文学”为审美的先河。但主流是“革命”的文学观念 7、纷纭复杂的文学观念向大一统文学观念的演进(“五四”—“延讲”) “文学革命”(“为人生”、“为艺术”)——“革命文学”——战时革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