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PPT模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1.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PT模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1

慈溪市CDC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慈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0八年五月 主要内容 一、手足口病的定义 二、病原学 三、流行特征 四、临床表现 五、报告方式 六、预防控制措施 七、学校发生病例后的处理 一、手足口病的定义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肺水肿等致命性并发症; 无合并症的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d自愈。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二、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asckie virus) A组16、4、5、7、9、10 型, B组2、5、13 型;埃可病毒(ECHO 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 Al6型最为常见。 病毒的理化性质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病原虽然型别多样,但却有许多共同的生物特性:对乙醚有抵抗力,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附:流行概况 为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的报道。 1957年新西兰最早发现,CoxA16感染 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HFMD)命名。 1959年英国、美国也发生流行,1972年肠道病毒71型(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 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 4~8月份共有2628例发病,住院889例,39例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仅4~6月份就有29例病人死亡。 新加坡1970年首次发生,2000年秋季发生了大规模流行,有4名儿童死于肺部并发症,部分病人中检出EV71型,全国的幼儿园为此曾一度关闭。 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监测哨点共报告129106例病例。当年共发生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幼儿。 截至5月2日,阜阳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736例,死亡22例,痊愈1460例,仍在院病人1115例,其中重症30例,另有病危12例。经积极救治,有30余例危重病例趋于稳定。正在接受门诊治疗1209人;已治愈1112人。 三、流行特征 1、传染源 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 流行期间——患者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 流行间歇和流行期——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 。 2、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3、易感性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4、流行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4-9月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 从最常见的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至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均可发生。 潜伏期 一般2~7d,无明显前驱症状; 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约半数病人发病前1~2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和头疼等症状。 皮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 多数患者,皮疹在5d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 极少数患儿患手足口病后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弛缓性麻痹、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治疗原则 本病如无合并症,预后良好,多在一周痊愈; 治疗主要对症处理,可服Vit B、C及清热解毒中草药或抗病毒药物。 五、报告 卫生部决定自2008年5月2日起,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