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古代文学史》国家级精品课程课件PPT第11章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ppt

《中国古代文学史》国家级精品课程课件PPT第11章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史》国家级精品课程课件PPT第11章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第十一章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第一节 金代诗歌发展概述 一、金诗发展概况 1、金代文学发展分期 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1115—1234),金文化广泛地吸取了汉文化要素,金代文学的发展远远超过了辽代,故而金代诗坛人才辈出,作品繁多,由初期开始在宋、辽基础上迅速向前发展,按其发展趋势呈现出的阶段性,可作三期分。 (1)第一期(1115——1160):从金国初建到海陵朝论者称为金朝诗人“借才异代”时期,受宋诗的深刻影响,金诗的主要内容为亡国破家之痛的爱国题材,其诗风已融有北方诗风的雄浑豪放,有宋诗向金诗过渡的特征,主要代表诗人为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等。 二、赵秉文的诗歌创作 1、赵秉文生平:赵秉文(1159—1232)字周臣,号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一生历世宗、章宗、卫绍王、宣宗、哀宗五朝,累拜礼部尚书,改翰林学士。赵秉文为金代文坛巨擘,诗、文、书、画兼擅。杨云翼推其“为斯文主盟”,其门人元好问于《闲闲公墓志铭》中更极称之,俨然领袖有金一代。 2、赵秉文诗歌创作在题材上有纪游、咏物、闲居等,元好问称其诗:“七言长诗,笔势纵放,有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之;至五言,则沉郁顿挫似阮嗣宗,真淳古淡似陶渊明。” 第二节 元好问 一、元好问的生平与思想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先出于北魏鲜卑拓拔氏。三十二岁登进士第。 1、少有诗才,二十八岁写成《论诗三十首》; 2、三为县令(镇平、内乡、南阳),同情黎民百姓的疾苦; 3、碾转战乱之中,成为遗民诗人; 4、晚年著述,编《中州集》,筑野史亭。 5、儒、释、道兼融的思想和亡国丧家之痛的深刻表现。 二、元好问的诗歌创作 1、元好问的丧乱诗 主要的特点:一是真实地反映了金朝被灭亡,人民遭涂炭的社会现实,他的著名的《岐阳三首》为其中代表作品。真实是元好问丧乱诗最主要的特点。二是历史的反思。元好问的丧乱诗,包融了他对丧乱事实的历史审视,作出了历史的评价,从而增加了思想的深度。 《岐阳三首》(其一)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注:金正大八年(1231)正月,蒙古军攻凤翔,四月城破。十年:蒙古军队自兴定五年(1221)进攻关中地区,至此恰为十年。岐阳句:杜甫《喜达行在所》:“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陇水:汉乐府《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野蔓句:江淹《恨赋》:“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 四、《论诗三十首》和《中州集》 1、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主要理论观点在于提倡“自然”,主张情性之“真”;倡导雄劲豪放的诗风提倡性灵、神韵、格调的兼容;主张李、杜并列;提倡多元继承的诗风;开郝经诗歌理论之先端。元好问的诗歌理论观点影响对元代的诗歌理论有重要影响。 其二: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其七: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自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边。 2、《中州集》保存故国文献。 全书收录金代的251位诗人的2026首诗作,且每人名各系小传,或叙生平事迹,或评所作诗文,旨在经诗存史。《中州集》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也是金代历史的宝贵史料。 山西忻州元好问墓地 * * (2)第二期的时间断限是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1161——1208)。 这个时期,金诗在初期基础上向前发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以北方的的粗豪,兼融李、杜、苏、黄诗之优长,形成了金诗特有的雄浑豪放、深厚、流畅,自然的风格,主要代表诗人为蔡王圭、王庭筠、党怀英、周昂等。 (3)第三期金朝在蒙古进逼下南渡直到金亡前后(1209——1234)。诗歌创作相当活跃,不事雕琢、重在达意的文学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此时诗坛主要主赵秉文、李纯甫主盟,他们各有自己的诗学主张,形成了两个不同的诗歌流派。在诗歌风格上,赵秉文主张风格的多样化,更主含蓄平淡的艺术风格,李纯甫追求奇险诗风。赵秉文重学养工力,论诗较细,多讲规矩方圆。李纯甫更重天资才气,因此,论诗颇粗。 《至日次刘云卿韵》: 此生天地一陈人,百岁三分过二分。老去光阴空惜日,愁来世事独看云。静中剥复看消长,身外荣枯任纠纷。犹有忧时心未已,卧听儿诵战场文。 注:此诗作于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刘云卿即刘祁之父,曾官监察御使、叶县令。 《即事》: 楼头不见暮山重,遥认青林雨意浓。一阵风来忽吹破,断云还补两三峰。 《暮归》: 贪看孤鸟入重云,不觉青林雨气昏。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惨淡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高原水出山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