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案.doc

北京课改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课改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教材总体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整合课程 2001年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了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课程设置的原则中强调了假期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的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和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法制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国策、历史与文化教育、地理与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新形势,加强德育实践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有效解决现行课程实践中的问题是改革的重点。 新课程研究中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两个课程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精心设计,两个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有利于解决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程和社会课程并存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利于使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并具有以下特点: 1、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发展的培养,引导儿童成为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好学生。 2、学习内容向儿童的生活回归,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际,使学习内容与儿童生活有机结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儿童学习新课程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3、学习方式多样,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等活动方式,注重教师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的应到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习惯。 二、“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特点 新课程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倡导与学习这实际生活、真实的生活有机的融合,改变脱离学生学习生活的教育要求和教育方式,使学习者通过切身生活体验,学会生活,体验道德的意义和价值。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与学习着的实际生活、真实的生活的有机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 课程综合性的特点,学习内容呈现为多学科知识有机整合,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和研究问题,形成对世界完整的认识图景。达到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培养,以及过程与方法的多样、综合性的体现。从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实际出发,由近及远,贴近学生的生活,提供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的机会,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2、主题呈现 整合课程教材的编制,大多以综合单元——“主题”的方式,每个单元既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主题,每个综合主题下,又有若干个内容具体的学习主题,这些学习主题与单元学习主题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学习主题围绕单元主题进行设计。每个学习主题以探究社会和自然现象为主要特征,教材中强化探究性问题的叙述和描述,不简单、生硬的呈现探究的结论和概念,突破过去教材系统知识的传承方式,注重提示问题和活动的方式。 3、活动设计 为了体现课程“活动性”的要求,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通过感知、体验来主动的探索,获得对事物的真实感受。教材编写中注意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资料收集、合作交流等,以及体验、感悟、理解、反思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使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学习,学习中积累知识或经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能力。 4、回归生活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为密切学习内容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因此,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呈现,都力求通过儿童视角,联系学生生活实践,通过活生生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感悟。 5、北京特色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差异显著。学习内容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就要从学生生活的周围事物开始。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社会化建、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历史沿革更为亲切。北京教材就要努力突出北京特色,充分体现北京地区的乡土特色,利用地方性的资源,增强学生对本地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培养学生成为新世纪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