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锈育种的研究进.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麦抗锈育种的研究进

河南农业大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小麦抗锈育种的研究进展 学 院: 植物保护学院 专 业: 植物保护专业 班 级: 06级植物保护1班 学 号: 0607101030 姓 名: 朱腾义 小麦抗锈育种的研究进展 【摘要】小麦锈病有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其发病特点为:条锈猖獗、叶锈普遍、秆锈成灾。人们不懂或无视锈病的发生规律。我国农民一般采取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并且由于水利条件差或自身原因大量降水后不能及时排去田间积水,造成田间湿度大;再者播种时不能出去带菌种子,并且有时播得过于稠密,造成田间通风透过条件不良等一系列不合理的农业措施造成锈病的大发生而蒙受重大的农业损失。 关键字:抗锈育种 二线抗源 【正文】小麦锈病有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其发病特点为:条锈猖獗、叶锈普遍、秆锈成灾。小麦锈病的发生规律为锈菌冬孢子一般不危害,主要是夏孢子在麦株上越夏越冬,完成周年侵染循环。夏孢子较轻能随气流在高空作远距离的广泛传播。条锈病菌夏孢子不耐高温,在小麦生长后期随风吹到高寒地区,在晚熟的春麦和冬麦的自生麦苗上越夏秋季再随流传回,发病后以潜伏茵丝越冬,早春长出孢子再侵染危害。秆锈病菌能耐夏季较高的温度,除可在北方高寒地区的晚熟春麦和许多冬麦区的自生麦苗上繁殖越夏,也可以在江淮流域的自生麦苗上繁殖越夏。秋苗发病病菌越冬地区仅限于我国南方麦区。冬后随气流向北部麦区传播。条锈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 9 12~16 12,发病最早。秆锈病的最适温度 l8℃~25℃,发病较晚,对晚播迟熟小麦威胁最大。叶锈病菌的最适温度 l5℃~22℃。麦株上必须有水珠或孢子表面凝有水膜时才能发芽侵染。3—5月份温暖、多雨、多露水、多雾,利于锈病发生流行。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氮肥过多过迟、植株密茂柔嫩,贪青晚熟均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危害。 以上了解了小麦锈病的发病规律,接下来分析一下小麦锈病流行并造成严重损失的原因。 1、由于锈菌夏孢子传播途径存在特殊性。小麦三种锈病的病原菌都是严格的专性寄菌,主要以夏孢子不断延续为害。根据空中孢子捕捉测,夏孢子可随气流上升到5000米以上的高空。并传送到1000千米以外的地方去,造成小麦受害。正因为这样,小麦锈病很快传遍世界并成为世界性病害。 2、人们不懂或无视锈病的发生规律。我国农民一般采取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并且由于水利条件差或自身原因大量降水后不能及时排去田间积水,造成田间湿度大;再者播种时不能出去带菌种子,并且有时播得过于稠密,造成田间通风透过条件不良等一系列不合理的农业措施造成锈病的大发生而蒙受重大的农业损失。 3、人们不能合理地防治小麦锈病。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比较低,或者他们认为农业收入水平低而已外出打工为主,不再重视农业生产,从而在防治病害的时候只是喷药而已。在他们喷药要的时候,也存在严重的盲从心理,造成不同的家庭总喷有限的几种他们认为效果比较好的农药。最终导致喷了大量的农药,仍不能有效地防除病害。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严重污染了环境。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农药存在抗药性认识的深化,他们对抗锈病品种产生了强烈愿望。因此,小麦锈病抗性育种被提上日程。从此,小麦锈病抗性育种的研究也走上了坎坷的征程。 一、小麦抗锈育种面临的问题 1、在大面积上推广单一品种造成品种的抗病性丧失。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历来是控制这些病害的主要手段,也曾取得过巨大成就。但抗病性丧失问题一直困扰着育种家,迄未解决。从我 国小麦抗锈育种的历史可见:一个抗锈品种育成推广不久,少则三、五年,多则七、八年,即逐渐丧失其原有的抗性,变为感染,最后不得不用新的抗病品种取而代之。这样,防治锈病就成为育种家与锈菌之间的一场无休止的竞争,而每一个品种抗病性的丧失都意味着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大量人力物力付之东流。 2、人们对抗源单一化认识不足以及病原菌组成存在多变现象。对于小麦锈病这类活体寄生(bioirophic)病原物而言,品种抗病性丧失是病原物群体组成发生变化所致(表 1); 表1 条锈菌小种的变化与品种抗病性的丧失 年份 优势小种 丧失抗病性的品种 1955、56-63 条种1号 碧蚂1号、西北54、农大183等 1960、62-64 条中8、10号 玉皮、甘肃96、西北612、陕农9号等 1962 条中13等 2419 1972—75 条中17、18、19 早阳麦、北京8号、石家庄54、农大311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