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民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研究立项课题开题报告
淄川区教育科学“十二五”
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 题 类 别 淄川规划课题
课 题 名 称 基于民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张 艳
负责人所在单位 淄川第一中学
报 告 日 期 2014年4月11日
一、课题名称
基于民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未来音乐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在这种背景下,本土音乐教育不能迷失自我,避免音乐教育在打破欧洲音乐中心论时,因为一味地强调多元而再次忽略本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千百年形成的文化标志,中国民鉴赏教学是让学生认识、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1995年,召开“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提出建立“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3] 1999年8月,在呼和浩特召开的“全国民族音乐教育学术研讨会”,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家乡的歌”(谢嘉幸)、[4] “扎根办学”(赵宋光)、[5] “在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始关注将丰富的文字、音响、音像资料转化为高师和国民音乐教育教材”(乔建中等)的观点,讨论了“如何将民族音乐文化资源重新引进学校教育之中”等。[6] 2001年1月,“中国音乐研究在新世纪的定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香港召开,其中亦涉及中国传统音乐在现行音乐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及其教学方式。[7]同年11月,在南宁召开“全国21世纪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师音乐课程改革研讨会”,与会专家深入讨论了“学校教育中的民族音乐传承”问题。随着学术会议对民族音乐与学校音乐教育问题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在教学实践层面上民族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8]由谢嘉幸、杨立梅负责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艺术教育”项目作为国家“九五”课题“学校教育艺术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先后调查了 “福建泉州的中小学南音比赛”、 [9] “贵州省榕江县的多声部侗族大歌进课堂”、 [10] “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开办的蒙古长调大专班”等各地乡土教材的开发与民族传统音乐传承活动。我们可以注意到的是,这些音乐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基于当地的本土音乐文化之上。而对本土音乐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理论研究,也因此开始得到音乐教育界的关注。如:[11]《本土音乐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定位》(龚妮丽,2000)、[12]《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贯穿本土音乐的思考》(许新华,2001)、[13]《民族音乐教育之“本土”论》(赵毅,2001)、[14]《反思音乐教育本土化的困境》(王欣,2005)等。这些文献从不同侧面论述了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学校音乐教育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的基础作用,为我们进行此项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三)山东现状
目前有关山东省传统民间器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与传承问题的研究,对本土器乐的介绍和应用资料十分匮乏。就淄博市中小学教材而言,小学段应用的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音乐教材,在每一单元的后面都增加了山东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掌握当地的民歌、曲艺、戏曲等传统音乐文化,而作为承前启后的初中段以及对音乐欣赏能力有更高要求的初中高中段,则忽视了对山东本土传统音乐文化内容的设置,无疑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传统音乐文化在学校教学的应用与传承一直有所呼吁和推动,而山东传统音乐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非常的单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与认识,因此本研究势在必行。
三、本课题与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一)联系: 本课题从山东民乐入手做基于民乐在淄博市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是体现国内音乐教育界提出的“音乐教育本土化”,使师生“理解世界范畴和不同语境下的音乐,尊重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化”的真正含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本课题注重学校音乐教育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及对音乐文化渊源的重视和创新,与国际上所提倡的关注“文化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文化”这一观点不谋而合。本课题同国际上所提倡的一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是他们了解那些能够代表不同民族文化的音乐,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逐步理解产生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
(二)区别:本课题的落脚点在于反思音乐教育本土化的困境,体现音乐教育的文化性,培养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音乐思维方式,而不是照搬西方的思维模式,从而保持中国音乐的民族性本课题从中国本民族本地区音乐出发进行研究,从全球的视野来看待传统音乐教育,了解多文化音乐,通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