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气象学与气候学 - 第一章 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象学与气候学 - 第一章 绪论

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王志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 zfwang@nuist.edu.cn 课程简介 课时安排 总学时:32学时(1-16周) 讲授为主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书面作业、出勤) 期末考试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 第四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五章 气候的形成 第六章 气候变化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一章 绪论 1、气象学的概念 气象学(meteorology) — 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2、气候学的概念 气候的定义:在太阳辐射和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相互作用下,某一区域在某一特定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这种天气综合不仅包括该地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也包括特殊年份偶然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现象(风、云、雨、雪、干、湿、雷、电等)及其状态(温度、压强、湿度、密度等)的综合。 世界1月海平面气温(摄氏度)的分布 过去157年来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变化 3、天气与气候的联系和区别 两者存在统计联系 气候是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包含天气平均状态和极端状态 区别: 时间尺度 变化特点 影响因子 4、发展简史 1)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中叶以前 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 感性认识和经验形成阶段,以文献记录和现象描述为主 我国曾居于世界领先 殷代: 风、云、雨、雪等文字记录 春秋战国:“二十四节气” 气象观测仪器 古希腊 4、发展简史 2)发展初期: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 观测方面:气象仪器的发明、建立地面气象观测站和观测网,开始气象要素的观测和积累 4、发展简史 理论研究方面:气象学和气候学由单纯定性的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逐渐发展为独立的学科 4、发展简史 3)发展时期:20世纪以来 早期:20世纪前五十年 观测方面: 地面观测内容更加丰富和精确,观测站网扩大 气象观测从地面向高空发展 1928年苏联莫尔恰诺夫发明无线电探空仪 4、发展简史 理论研究方面: 锋面气旋学说 长波理论 降雨学说 创立了气候型的概念、几种气候分类法、出版了五卷《气候学手册》 Walker提出三大涛动概念,把大气活动中心和世界气候联系起来 (NAO,NPO,SO) 4、发展简史 近期:20世纪中叶以后 观测方面: 先进的观测技术 常规气象观测网的加密 开展大规模的综合观测试验 全球监测系统 GEWEX观测区域示意 4、发展简史 理论研究方面: 建立数值模式,进行定量数值模拟试验,使气象学、气候学进入试验科学阶段,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 气候学领域中的科学革命 国际上召开了一系列气候学术会议、提出了气候系统的概念和世界气候计划(WCP)、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提出了《世界气候框架公约》 气候学术会议 气候学术会议(续) 4、发展简史 我国气象事业发展 观测方面 50年代:开始大规模建立气象观测网 70年代:开始建立天气雷达网 1979年:实施中国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试验 1985年: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气象站     开展大规模野外综合试验 4、发展简史 理论研究方面 1961年:曾庆存提出半隐式差分格式求解大气运动原始方程组 1965年:开始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等等 我国气象学、气候学的奠基人竺可桢 《物候学》 1972年,《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1987年成立了国家气候委员会、组织编写了国家气候蓝皮书、制定了国家气候研究计划 1、气候系统的概念 气候系统是由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岩石圈)、冰雪圈和生物圈等组成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五个组成部分: 大气圈 (atmosphere) 、 水 圈 (hydrosphere)(海洋) 岩石圈 (lithosphere) (陆地表面) 冰雪圈 (cryosphere) 生物圈 (biosphere) 系统内部的能量形式与物理过程 能量: 辐射能、热能、位能、动能、化学能、电磁能等 过程: 动力过程、热力过程、能量的转换、物理量的输送等 反馈: 各种因子的相互作用和反馈 2、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的特征 (1)大气圈 1)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态和液态微粒(气溶胶粒子) 2)水平尺度与垂直尺度:106m / 104m 3)动力、热力性质: 热惯性小:其热力响应时间约为1个月 输送作用强:热量、水汽、动量、气溶胶、CO2、O3等 动力作用活跃:水平运动和垂直对流,形成各种天气现象 大气的气体组成成分 H2O是大气中唯一具有三态的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不定 臭氧浓度随高度的分布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室效应) 大气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