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善若水到《文心雕龙》的以水喻文.pdf

从上善若水到《文心雕龙》的以水喻文.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上善若水到《文心雕龙》的以水喻文

2016年6月 中州 学 刊 June,2016 第6期(总第234期) AcademicJournal of Zhongzhou No.6 【文学研究】 从“上善若水”到《文心雕龙》的“以水喻文”∗ 吴 中胜 摘  要:自古以来,人们喜欢用“水”这样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事物来比拟抽象的事理。 从先秦诸子到《文心雕 龙》,这种以水喻理的智慧大致经历从“体道”到“比德”再到“喻文”三个阶段,形成中国文论水性智慧的早期脉络。 水近于道,体现中国文化的哲学思辨和形象言说。 崇尚水德,表现中国人的人生态度。 许多文论范畴、概念,如 “源”“流”“清”“深”“浅”“滥”“润”等等,都是把文学艺术拟水化的暗喻。 毫不夸张地说,关于水的基本术语,大多 可以在《文心雕龙》中找到。 这是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思维和言说方式———把水的存在状态作为文学艺术结构形 式的象征,即“以水喻文”。 举凡艺术构思、文学风格到审美批评等文学的系列流程,都可以看到《文心雕龙》的这 一思维和言说。 以水喻文彰显了刘勰文法自然的审美意趣。 关键词:上善若水;文心雕龙;以水喻文 - - -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0751(2016)06 0132 06     老子谈“道”,用人们最常见的“水”作比,让人 文化情结。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 们去体道悟道:“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 水的历史。 正是基于对水的依赖,人类形成一种深 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八章)这样,本来无法把 厚的文化积淀,这一积淀也必然渗透在中国人的文 握的“道”虽不可言传也大体不难意会了。 水是人 化心理结构中。 加之中国文化根植于深厚的农耕文 类生存的第一需要。 维柯说:“文化从水开始,人先 化沃土,中国人对水有更深切的理解和体悟。 这种 ① 感到水的需要,然后才感到火的需要。” 水是生命 理解和体悟渗透于文化的方方面面,大至军事政治, 生存、发展的必需品,人体70%由水组成,有水就有 小到作文书字,深奥如天道地道,日常如待人处世, 生命,就有希望,就有灵性,有水人类才能生生不息。 都不免从参悟水性中得到智慧。 从先秦诸子到《文 世界几大文明古国就产生于几个大河流域,对水的 心雕龙》,这种拟水的智慧大致经历从“体道”到“比 崇拜,几乎是世界各民族的共性。 《尚书 ·洪范》言 德”再到“喻文”三个阶段。 以水体道,体现中国文 五行:“一曰水,一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化的哲学思辨;以水比德,表现中国人主张的人生态 将水列为“五行”之首,是构成世间万物的五种元素 度;以水喻文,彰显中国文人偏爱的审美意趣。 之一。 仰韶文化彩陶有水涡纹;“大禹治水”的故事 一、以水体道 世代相传;我国第一部辞书《尔雅》就有“释水”部, 《说文解字》更有大量以水为部首的汉字。 这些都 维柯说,人类心灵有个特点,“人对辽远的未知 以文化遗传密码的形式,凝结了华夏民族与水相依 的事物,都根据已熟悉的近在手边的事物去进行判 ② 为命,时而恨之时而喜之却无论如何也割舍不断的 断” 。 老子以水体道就体现人类心灵的这一特点。 - - 收稿日期:2016 02 2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诗性文化与《文心雕龙》的诗性遗存研究”(12BZW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