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本到生本——记一次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docVIP

从师本到生本——记一次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师本到生本——记一次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

从师本到生本——记一次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   湖塘中心小学?? 周益忠   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的工作出发点是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也是经常这样说,这样写。然而在课堂教学的情境中露出了原形。这是一节乘数是两位乘法的复习课。这是最后一个练习:你能不计算分出两边的大小吗?其中有一道题:98×34○94×38   生1:这道题看不出来谁大谁小,把两边计算一下就明白了98×34  师:好的!你们都是这样计算的吗?   生2:老师我有不同的想法,用估算也行:98×34≈100×30=3000,94×38≈90×40=3600,所以我也认为98×34  师:体会一下,大家分享到小王的智慧了吗?   全体学生伸出大姆指“你真棒!”   师:老师也没想到,小王总能有独特的想法。(下课铃响)   这时还有一名学生举着手,“老师我还有另外的想法。”   师:你来说。   生3:94×34…多了4个34,…而94×38多了…4个94…   这名学生站起来说了,可一下子也说不清楚。(但我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师:大家能听明白吗?(学生都摇摇头,听不懂。我果断的停止了学生的说话)你的想法很独特,等会儿告诉老师好吗?   师生一起分析了剩下的几道题。   下课后我聆听了这名学生的分析。(他大概重新整理了自己的想法):把两边都看成是94×34,那么98×34就比94×34多了4个34;而94×38就比94×34多了4个94,所以我填  下午,发下了第3期的《小学数学教师》,翻开大至浏览下,其中有一篇文章《数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的反思》。读罢,相同的情境,使我想到了上午这一课最后的情景。我的行为剥夺了这名学生展示自已才华的机会,也使全体学生失去了一次宝贵学习的机会。回想当时,可能是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吧:下课铃声快响了,还有一道题没讲,把最后一题完成,就完满了。这位学生是聪明的,即使让他说下去,再说一遍,其它同学也听不懂。那还不如不说(我这样想)。耽会儿,让他说给我听吧?即尊重他的自尊心,也不浪费时间。对于98×34○94×38这一道题,我内心是期望是学生通过计算来判断的。事实也是如此,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左右两边直接计算判断的正确率比用观察、思考来判断的正确率来得高,特别是在考试时,我还是希望更多的学生以计算的方法来加以判断,正确率高,分值高,这是分数在做怪。   越想越惭愧,我从老师的眼光武断的得出一个结论,这样思考,其它同学听不懂。我用“你的想法很独特,等会儿告诉老师好吗?”掩盖了真实自我,剥夺了学生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情不自禁流露出我还是一个发号施令者、权威者,而非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角色。学习过程中,更多的还是从教师的上眼光去权衡教与学的得失,更多的是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存在,缺失了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自主与情感体验的关注。   同时还缺少做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敏锐性。在学习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稍纵即逝,抓住课堂生成的信息,使之成为大家进一步学习、思考的资源,已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备的素质。第三位学生的思路就是思维的闪光点、知识的增长点,体现出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独创性,是这位学生在把握两个算式之间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觉察与理解。教师放弃这样的信息,是对这位学生创造性的扼杀,对其它学生来说,这样的情景更能给其它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原来还有那么奥妙的方法,也更能激励其他学生养成良好地思维品质。      沉思之后,又一个问题摆在的面前:错误已经造成,我该如何补?我在两种选择,一是就当这是一个教训,在以后的教学中让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理性,更加符合教学规律,更加关注学生生的发展,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二是痛定思痛,放下教师的架子,低下头来向学生认错,重新请那位学生为大家再分析。我选择了后者。   第二天,走进教室:   师:对不起,同学们。周老师做错事了,使大家错失了一次分享别人智慧的机会,同时也使一名同学失去了一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你们能原谅周老师吗?(学生们窃窃私语)   生:周老师,不管你做错什么事,我都会原谅您的,因为你做错事,敢于认错。(谢谢你的谅解。)   生:周老师,您平时教我们要有宽阔的胸怀,我们能原谅您的。   生:周老师,您对我们说过,即使我们做错哪怕十次,二十次,您都会原谅我们的,您做错了一次,我们当然会原谅您的。(学生七嘴八舌的说我们都会原谅你的)   这时又有一名问了:周老师,您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我把事情的经过跟学生说了,并请那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向大家介绍了两遍,直到大家都明白了的那位同学的思路。到这里,这样处理,本该是结束了,但学生的表现看,许多学生似乎还有话要说,我就顺势问了一句:大家还有话要说吗?没想到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生:周老师,如果你以后碰到我们说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