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育反思的反思.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语文教育反思的反思

关于语文教育反思的反思    ??? 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从20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参加人数之众,发表文章之繁,关注媒体之多,反映出语文教育已然成了整个基础教育的一大诟病。于是一套套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体面登场,应该说语文教育也因此在这几年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语文教育出现了一定的变革。然而在这场变革中所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关于语文教育本质的认识   教育从语文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开始。首先,学校语文,特别是语言,是教育的起步。其次,语言是进行其它教育最基本的工具,一切教育都首先以语言为基本载体。再次,语言是人们社会化过程中的最为重要的媒介。最后,语文作为人类表达和交流的基本工具,还构成普遍意义上的长期(或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教育理念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将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加以诠释。就语文教育本质而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对语文教育的特点有这样一段描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渐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基于这种认识,便出现了人文关怀进入语文课堂,并在语文课改方面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   ? 将人文关怀注入语文教育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这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时,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遗憾的是,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对语文教育本质最基本的认识,人为地给语文带上了一只更为沉重的镣铐,即所谓德育渗透,偏离了文学本源。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履行着授业的义务,而且还承担着传道的责任。另一方面,语文课多了人文性,却少了工具性。   语言能力的形成固然需要理性的参与,但背诵对语汇材料的积累,对整体文句感性的积累,所起的作用比抽象的“理”解更大。背诵,是化别人的语言为自己的血肉,随着积累的愈来愈丰富,逐渐就形成了一种语感。因而,背诵作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语言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片面地强调文本阅读的多元化,只会让语文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同空中楼阁,并不能达到语文教育的目标。   ? 事实上,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渗透人文教育并不是要否定语文教育的技术性内容。中学语文教育应该是双重性的,既是人文教育,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并非像有的人所认为的那样,语文新课程标准意味着语文课程应该还原到生活化与生命化的本质层面上来,同时毫不留情地削弱或者淡化了母语学科语文工具性的传统意识。   二、关于语文教材内容的认识   ??? 对现行中小学语文教育批评的重中之重是对教材的批评。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学语文教材编选深陷在过时知识和观念的束缚之中,这种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对鲁迅作品及外国批评现实主义作品入选教材太多颇有微辞。认为这样选材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应该扩大外国文学作品入选的比例。笔者以为,这些年教材所取得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在教材中,只有鲁迅的作品才是真正丰富的,真正具有精神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外国文学作品流派纷呈,许多作品并不能达到中学生理解世界的方式和能力。语文教育的弊端在目前看来,主要矛盾并不体现在教材编选上,而是体现在解读方式上。   就现行课堂小说解读而言,教师通常是按照这样一个流程来处理的:作家介绍、写作背景、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艺术特点的分析等等。事实上,文学即人学。小说中所写的人,包括人的命运遭际、人的心理和情感、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这个人虽然生活在属于他们的时代和社会条件下,他们有着各自的经历、情感、性格和命运,但他们并不是跟今天的我们和今天生活毫无关系。经典小说之所以经典,其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便是为我们塑造了经典的活生生的“这一个”,“这一个”一定是典型的,带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因为普遍,所以我们会共鸣,从而能走进作者的心灵。有了这个认识,我们讲《项链》时再也不会简单地停留在小说主题是揭露资产阶级虚伪性的肤浅层面上,也不会在讲小说时,像是在讲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和事。讲19世纪末的俄国,讲20世纪初的中国,讲资产阶级暴发户的丑恶灵魂,讲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讲阿Q的命运,讲祥林嫂的命运,讲翠翠的命运,讲别里科夫的命运。我们或鄙视或同情或叹息或愤怒……于是,我们认识到了封建主义的罪恶,资本主义的罪恶,从而无比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小说成了地地道道的政治读物,偏离了文学的本质。小说应是人的精神和心灵的揭示。我们应该通过小说更清楚地认识到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刚强与孱弱,从而能够追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一切症结所在,弄明白人类只配或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命运,由此产生一种悲悯的情怀,这种情怀应该也指向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社会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