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多样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多样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多样化 ——基于成都城乡一体化实践的评价与分析??? ◎陈家泽 高洁      [内容提要]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多样化,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应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市场需求变化、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路径。本文通过对成都城乡一体化实践的评价与分析,指出了以统筹城乡的思路,卓有成效地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高价值农业的产业链上帮助农民实施经济多样化,业已成为“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三次产业互动,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政策设计和政策实践思路。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经济多样化;城乡一体化      [作者简介]陈家泽,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经济政策制定和体制改革工作;高洁,博士,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部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公共政策。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多样化,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应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市场需求变化、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路径。在中国,尽管从改革开放至今,经历了30年高速的经济增长和近15年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但受制于人均资源占有(主要指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量偏低和传统生产方式改变缓慢的约束,农业的效率水平不高,农民的长效增收机制尚未形成,城乡收入差距巨大,因此,以统筹城乡的思路,卓有成效地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高价值农业的产业链上帮助农民实施经济多样化,业已成为“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三次产业互动,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政策设计和政策实践思路。      本文基于成都市自2003年以来一直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改革实践,重点梳理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经济多样化、土地产权改革对农户家庭在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增长水平上的影响,指出了以“三个集中”缩小人地比例,“挤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拉长产业链、植入现代生产要素,发展高价值农业;以明晰农地产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作为城乡一体化重要政策抓手,是成都市在西部内陆地区探索破解“二元结构”难题、构建新型城乡形态、推动公平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改革创新和发展路径。      一、成都实践的背景      成都是中国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但同中国大多数城市一样,成都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日益突出。2003年,成都市户籍人口1044.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6.23万人,农业人口658.08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985年的2.06:1扩大为2.66:1,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成都于2003年10月开始在全市全面实施了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着力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入手,探索成都科学发展、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之路,并于2007年6月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二、成都实践的主要做法      (一)大力实施“三个集中”      “三个集中”即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内在规律的具体体现。      1、大力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从2004年起,成都市将全市116个开发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在15个优先发展的重点镇中,选择了9个工业基础和资源要素较好的重点镇,规划布局了9个重点镇工业点,从根本上改变“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状况,为成都工业实现集中集约发展奠定了基础。按照“一区一主业”的思路,明确了21个集中发展区和9个重点镇工业点的空间规模和产业定位,要求新上项目和技改扩建项目原则上必须进入工业集中发展区,加快集中发展区外企业向集中发展区调迁,同时,建立对引进项目到工业集中开发区内落户的乡镇给予一定比例财政税收分成的机制,鼓励中心城区与郊区(市)县、相邻区(市)县尝试“结对”联办工业集中发展区,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双赢的目的。2008年成都市工业集中度达68.2%。      2、鼓励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遵循“因地制宜、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稳步推进”的原则,有组织分层次地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和因地制宜集中居住。在中心城区,实行农村与城市社区完全接轨,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新型社区,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变;以县城和区域中心镇为重点,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城镇新型社区,解决征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居住问题,推动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在农村地区,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因地制宜建设农民新居。2008年成都市城镇化率提高到63.5%。      3、积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