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课程《社会学概论》第11讲社会问题与社会
* 通常高危群体是:(1)青少年群体。青少年心理不成熟,当他们受到挫折,得不到理解及支持时,他们企图逃避生活,寻找刺激,在绝望时轻率决定自杀。(2)农村妇女群体。农村妇女文化素质较低,传统思想意识较浓厚,在人际矛盾的纠纷中,总是处于弱势无助的地位,当矛盾激化时,往往会采取自我摧残的手段以解决问题。(3)老年人群体。这一群体体弱多病,心理孤独,丧失精神支柱,易于自杀。(4)大学生群体。这一群体强烈的情感、很高的期望往往与现实发生冲突,而处理矛盾的能力较弱,易产生精神性挫折,走向极端。 * (5)同性恋群体。同性恋自杀情况要比其他同龄青少年高2-3倍。在每个完成自杀的青少年中,同性恋占30%[1]。当青少年意识到自己具有同性恋和双性恋倾向时,往往会产生忧郁、震惊、自我憎恨、挫折感强,想保持秘密而焦虑重重,他们因为缺少同伴的认同,家长不愿或不能提供情感支持,无法得到学校、社会的帮助,很容易导致自虐甚至自杀。(6)精神病群体。尤其是忧郁心理疾病患者易产生自杀倾向。 [1] 《亚洲周刊》,(香港),1995年第5期。 * 二、预防自杀措施 1.注重健康的人格培养。自杀是以结束生命的极端手段,表示对自我生存价值的否定。《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开宗明义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的状态。” 富兰克说:“我们应该怎样去铲除自杀的根源呢?应该通过改进教育大业,应该同时培养智慧和性格,思想和信念。” * 我们在社会化中要进行挫折教育,在讲人生中光明美好的同时,要讲坎坷与荆棘,要有针对性地批评各种颓废哲学思想和伤感文学作品,培养青年人直面人生、勇敢拼搏的精神和对逆境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应该具有健康的心态和人格。一个不倦地追求人生理想与人生价值实现的人,一个勇于承受挫折同坎坷命运抗争的人,大都热爱生活,有着坚定的生活信念和高尚的人生境界,不会想到自杀。而过度自负、自傲、偏执、狂躁,没有自我反省精神的人格,在生活中会陷入无穷的烦恼、失落、失望的情绪,动辄轻生。 * 2.建立自杀劝阻中心。为了阻止不断上升的自杀率,国际上成功的经验是建立劝阻自杀中心。这些中心配备有热线电话和能够个别地给想自杀的人解答问题的专职咨询辅导员,他们每日24小时服务,任何想寻短见的人,白天黑夜任何时候都可以与他们联系。信任电话是来自社会的仁慈有效的举动,是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解决自杀问题的好办法。匿名通话使人有安全感。因此,信任电话被全世界所采纳作为挽救自杀的一种有效的措施 * 3.采取形象教育。青少年对某些道理可能一时不能理解接受。国外社会工作者与精神病学专家将自杀的危险性制作成影片、录像资料,让青少年认识自杀的丑恶与后果。如美国一个医院的精神病科的主任维克多洛夫博士带了一部自己编制的自杀警告片,到本地各中学去放映,让学生认识自杀的丑恶后果。他说:“我让他们看一些少年人自杀时的创伤情况:有割伤手腕的、用刀插进肉体的、上吊的、开枪打死自己的。我让他们看化学剂腐蚀了嘴巴和胃部造成的画面。 * 我告诉他们,当一名企图自杀的人被人抬进医院急诊室的时候,要发生一些什么事。我让他们看用来洗胃的鼻插管,用以缝合伤口的器具,还有用来抢救中毒或绞杀的自杀者做气管切开手术的工具。我让他们看到的这一切东西引起极大的震动。但是事前与这些枪啊、刀啊、毒药啊等等吓人的东西打交道,不是远比在事后和它们打交道好多了吗?” 每放映一部自杀警告影片之后,维克多医生都会收到了好几十封学生、家长寄来的信,感谢他帮助他们认识到了潜在的问题,孩子们更愿意将心里话告诉教师和家长了。 * 4.减少渲染自杀情绪、自杀气氛。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加强正确的引导,对自杀的事件不宜大肆报道,以减少青少年的模仿。每报道一起自杀案件,在较短的时间内,当地的自杀率总会升高,这是一个规律。在低龄的自杀者中,孩子常常认为自杀是逃避冲突和困境的最好途径。他们求死的想法是突然产生的,而且是短暂的。他们求助于当时在身旁的任何一种工具去实现这种愿望。 * 临时的刺激会引导一些孩子走上不归路。孩子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对心理创伤和打击特别敏感,如失去亲人、经常性的家庭冲突,各种各样的疾病等,往往导致孩子们压抑过多,产生一种无力反抗的情绪,其结果不是强化了侵犯性,就是逃避到另一个世界中去。对孩子的沟通理解能化解孩子的大部分自杀。宣传媒介的管理机构要加强与自杀有关的信息的管理,不能为了猎奇而不负责任对自杀进行片面报道。 * 5.开展预防自杀的组织工作。我国的大城市开始出现民间的“自杀预防热线”,在一些高校中也有心理咨询组织,但组织程度和力量还弱小,不足以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自杀预防工作总体上还处于零散的、自发的、民间的起步阶段,至今还没有将预防自杀工作纳入到社会救助体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