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天灸疗法_【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灸疗法_【PPT课件】

延胡 延胡性味辛苦温,入肝、胃经,有活血、散瘀、理气之功用。 生姜 生姜性味辛温,有发表、散寒、开痰之功用。 麝香 香 辛温,归心、脾经。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之功效。 诸药相配有温肺行气、祛痰平喘之功效,正如清·吴师机《理瀹骈文》云“借生药、猛药、香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 (十一)药物制备 以《张氏医通》治哮喘方为基础,将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按一定比例(白芥子40%、细辛40%、甘遂10%、延胡10%)共研细末(80目),新鲜老生姜去皮后,石磨磨碎,再用纱布包裹过滤绞汁,用密闭容器保存在4°~8°低温下,用时倒出(姜汁低温保存下不超过48小时,常温中暴露在空气中姜汁有效使用时间为不超过2小时),把药末、姜汁按照1:1比例(如10克药末用10ml姜汁)调和,并制成1×1×1立方厘米大小的药饼,药饼质地干湿适中,并准备5cm2大小胶布以待将药饼固定于穴位上。 (十二)操作方法 病人背对医生,采用坐位或站位,暴露背部,要求背部皮肤干燥不湿润;汗液多时可用手绢或卫生纸檫拭干爽。 背部穴位均取双侧。1次1组,3组交替使用。将药物贴于穴位上,10天贴1次。 每次贴药成人约1小时左右,小孩20-45分钟左右。 哮喘、慢支 过敏性鼻炎、虚人感冒 胃脘痛(慢性胃炎)、肠炎 (十三)技术要领 药材品种、加工、储存方法的差异直接影响到疗效。 姜汁制作、储存严格把关。 天灸药物的调配,按照制定的比例。 穴位定位准确。 (十四)正常反应 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红肿、小水泡、轻度热痛感属正常现象。 (十五)不良反应 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泡、溃烂、疼痛 皮肤过敏 发热 (十六)处理方法 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无明显不适可不予以处理。若自觉瘙痒、灼痛等明显不适,可外涂皮炎平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 局部皮肤水泡,应穿着柔软衣服,或外覆盖纱布,避免摩擦水泡,防治破损,外涂以氧化锌油、宝肤灵、万花油等烫伤软膏。 水泡溃破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外涂搽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等消炎,防治感染,可适当予以珍珠层粉、云南白药涂抹促使创口愈合。 全身皮肤过敏,可自服抗过敏药物:息斯敏、敏迪、扑尔敏等,全身过敏症状严重或伴有发热,建议到医院诊治。 (十七)注意事项 贴药当日戒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芋头等易致化脓食物,并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 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瘙痒、水泡,避免搔抓破损。水泡溃破者保护创面,防治感染。 贴药时背部皮肤应干燥,贴药后不宜剧烈活动,以免出汗致药膏脱落。 14岁以下儿童贴药时间不宜超过45min,年龄越小则贴药时间相应缩短,但不少于20min。以贴药处皮肤潮红或自觉背部瘙痒、灼热、刺痛,随即移去膏药。 老年人贴药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不宜超过2小时。 天 灸 疗 法 灸法 一 天灸疗法 (一)什么是天灸疗法? 又称药物灸、发泡灸。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因天灸的药物是自动透到人体皮肤或腧穴中,所以又称 “自然灸”或“自灸”。又因天灸是不用任何热源而进行灸治的方法,又称“无热灸”或 “冷灸”。 (二)历史沿革 1.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记载可追溯到《五十二病方》:“蚖……以蓟印其颠。”是指用芥子泥敷百会穴使局部红赤治疗蚖蛇咬伤的方法。 2.《神农本草经》记载:“斑蝥,主恶疮,以其末和醋,涂布于痈疽上,少顷发泡脓出,旋即揭出。” 3.天灸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公元420—589年):“八月朔日收取摩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痨瘰,谓之天灸。” 4.清代外治名医吴师机《理瀹骈文》对天灸疗法做了精辟的论述: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拨病外出之品为引。” “须知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不药补亦可”。 5.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最早记录了天灸治疗哮喘:“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可防止哮喘病复发”,选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为药,姜汁调和,白芥子为君药,共奏温肺行气、祛痰平喘之功。 3、斑蝥灸: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以醋或甘油调和,敷于穴位上。斑蝥(主要是其所含斑蝥素)对皮肤、粘膜有发赤、发泡作用,刺激性很强,但其组织穿透力却较小,因此作用较缓慢,仅有中度疼痛,通常不涉及皮肤深层,所成的泡很快痊愈而不留疤痕。主要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等症。斑蝥有毒,皮肤能少量吸收,经肾脏排泄,肾脏病患者禁用。 4、三伏天灸:根据 “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及中医时间治疗学为基础,选用芳香、辛温之品研末调制,在“三伏天”敷贴以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等顽固性疾病。是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