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农业的转变.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4农业的转变

速水佑次郎和拉坦的诱导型创新理论是农业发展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突破。以往农业发展理论(包括以上介述的梅勒的资源互补论)都把农业技术进步看作是外生的,是由政府政策决定的。而诱导型创新理论则把农业技术进步看作是内生的,是由各国的要素禀赋状况决定的。这个观点的意义在于,在农业还没有现代化的国家,要从本国农业资源禀赋的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农业发展道路。例如,地少人多的国家走生物化学技术进步的道路是适当的,而走机械技术进步的道路则是不适当的. (1)诱导型创新理论没有划分农业发展阶段,但与梅勒划分的农业发展阶段并不矛盾。就地少人多的国家而言,梅勒认为这些国家的农业发展处在第二个阶段,即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阶段,实际上这就是诱导型创新理论所说的生物化学技术进步道路。梅勒认为这些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之后将会进入农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阶段,这相当于诱导型创新理论所说的机械技术进步道路。就这一点来说,这两种理论似乎是有矛盾的。但实际上并不矛盾。 按照诱导型创新理论,这些国家进入工业化之后,工资水平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的价格相对于土地的价格变得相对昂贵;由于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这些国家也开始走机械技术进步的道路,以机械来代替劳动,从而逐渐实现机械化。例如,日本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曾经走生物化学技术进步的道路。但在实现工业化之后,该国的工资水平上升得比地租快,因此,日本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了。 (2)诱导型创新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以便宜的要素来代替昂贵的要素,从而实现一系列的要素替代。但是,这一理论与梅勒的资源互补论也是不矛盾的。因为诱导型创新理论也十分强调资源的互补性。例如,在诱导型创新模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互补性清楚地表示出来了。①在生物化学技术进步中,劳动对土地的替代必须使生物技术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化学工业协调地发展;②在机械技术进步中,土地对劳动的替代必须伴随有机械和动力工业的发展。③而在技术进步过程中,制度也必须相应地变革。实际上,梅勒提出的5种互补性要素的投入,在诱导型生物技术创新理论中都是必要的投入。 (3)诱导型创新模型是建立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基础上的,即假定要素价格能正确地反映要素供求关系的变化状况。这个条件基本上符合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时期的历史经验。在当今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是很不完善的,要素价格被扭曲了,因此并不反映要素的稀缺程度。例如,在有些国家,土地是相对稀缺的,但土地价格却很低,甚至有些国家,土地是公有的,没有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诱导型创新理论实际上不符合这些国家,因为要素价格不能起到诱导性作用,即诱导人们用便宜的要素来代替稀缺的要素。 三、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绿色革命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发生了一次重大的生物技术变革,它反映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地少人多这种资源禀赋状况。这次革命的发生不是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结果,而是由国际国内研究机构和各国政府决策者促进的。可见,在市场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农业发展的道路也可以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一)绿色革命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墨西哥、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农业地区,大面积地推广和种植新型高产小麦和水稻品种,使粮食产量比过去大幅度地增加了。这种种子改良运动被称为是“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 作为一种生物技术进步,绿色革命不是像美国和日本那样是由要素的相对价格变化所诱导的,而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膨胀和农业停滞的巨大压力之下发生的。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土地资源有限,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产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已是不大可能的了。于是,研究和开发提高土地生产率的生物技术就成为主要的出路。 (二)绿色革命的特点 首先,高产良种具有高化肥反应性质。传统品种对化肥反应不大,或者具有相反的反应,也就是说,增加化肥施用量不会显著增加传统品种的产量,反而有可能出现产量下降。新型高产良种对化肥反应很大,若不施肥,高产良种的产量与传统品种差不多;当化肥施用量增加时,高产良种的产量随之增加,而且远远高于施同样多化肥的传统品种的产量。所以,高产良种与化肥是高度互补性投入品。 其次,种子-化肥技术是规模中性的,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在高产良种采用方面,大农场并不比小农场更有效率。甚至有人从理论上和经验上对发展中国家农场规模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作了详尽的研究,发现小农场比大农场更有效率。但是,规模中性的观点只在一定范围内是正确的,它只适用于剩余劳动规模巨大的传统农业,而不适用于动态的现代农业;它只对提高土地生产率是正确的,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水平却不一定是正确的。 Source: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7,Table 4. Eco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