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82 中规院:西乡中心地区重点片区及核心地段城市设计
汇报完毕,谢谢! 公共服务区 片区的可达性:与轨道站点、公交场站的公交、步行连通; 景观面:建筑形体与碧海湾公园地形区的呼应; 整体化设计:片区内部在交通、功能、形态上的整形感。 功能转换 核心功能区 滨水风貌区 后排建筑对西乡河可视性; 西乡河公共空间的可达性; 滨水建筑形象:减低空间压迫感。 功能转换 核心功能区 城市中间站 …… 功能转换 空间转换 速度转换 心情转换 愿景 与构想 珠江口 西乡老城区 现城市意向主要通过两条交通干道形成。延新湖路形成通向碧海湾公园的强烈视线通廊,直接、单纯而平淡…… 碧海湾公园 新湖路 宝源路 空间转换 中间站,通行发生空间转折,横向城市交通走廊引入景观轴线的穿插互动,多重尺度的空间组合,单调的交通走廊成为引导感知空间场所的线索,向城市纵深流动…… 珠江口 西乡老城区 碧海湾公园 宝源路 新湖路 西乡大道 大铲湾 空间转换 碧海湾公园山顶为区域自然制高点,是城市空间美感形成的首位视点。 以山顶景观亭做视线感知分析,对区域空间形态进行总控。 东京大学的研究发现:从山顶俯视,俯角8°-10°的范围内是人视线的中心区域,是人登山观景的主要视觉关注区域,在这一范围内建筑屋顶的韵律和色彩将对景观的构成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建设将带来整体景观环境质量的较大提升。 俯角10°-30°范围内,是人对山下景观感知最清晰的区域。 首位视点视觉感知分析 空间转换 视觉感知 人对景观环境的另一种感受方式是在基本等高的水平方向,对目力可视范围内的周边环境的视觉感知。这种感知方式无论对于山体景观还是水体景观都是存在的。此类的感受分析可以借鉴如下理论: 苏联于1974-1975年所做的“距离和天气条件对城市建筑的影响”研究提出了人对城市建筑的注意力依距离而变化的三个层次: 300米以内——可感知建筑个体的形态和细节; 300-1500米以内——可感知建筑群体的形态,任何突出的形态都将对整体景观感受带来较大的影响; 1500-3000米——感知景观全貌。 首位视点视觉感知分析 空间转换 视觉感知 视觉敏感度分区 一级敏感区: 300m线+8度俯仰线 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密度,应形成优美的天际轮廓线和城市肌理。 二级敏感区: 1500m线+5度俯仰线 根据功能和土地价值协调建筑高度密度,重视建筑群体形态的塑造,不应出现突兀的建筑单体。 三级敏感区: 3000m线+3度俯仰线 根据土地价值确定开发强度,在重要自然资源、开放空间节点进行微调,(如西乡河)。 空间转换 视觉感知 校核目的: 保护并强化优质景观资源,以城市首位观景点的视觉美学要求校核以土地价值为导向的建设形态,协调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的关系,调整城市形态,以达到土地高效利用与优美城市风貌的和谐。 叠加与校核: 视觉敏感度分析 + 城市空间意象设计 一级敏感区: 二级敏感区 三级敏感区: 滨水风貌区: 滨水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 城市主轴: 沿线应布置群楼加高层塔楼,形成连续的群楼界面,板式塔楼不应连续沿街排列。 地标: 区域地标应体现区域内建筑品质的最高水平,以高层建筑单体、大体量公共建筑和重要景观建筑为主。轨道站点周边地标可突破100米。 叠加与校核: 视觉敏感度分析 + 城市空间意象设计 轨道站点: 根据地铁站点影响辐射范围进行高度密度设计:400米核心腹地为高强度开发,集中引导80-100米高层建筑建设;400-800米为中等强度开发,建筑高度控制在50-80米。 2500米(公交10分钟)范围内为一般影响区,建筑高度控制在60米以下,以体现地铁腹地的空间标志性。 城市景观主轴 城市景观主轴 城市功能主轴 叠加成果:体量模型 80-100米 50-80米 24-50米 24米以下 空间转换 体量模型 界面 严格控制形成连续界面 街墙与绿化、建筑前广场形成收放自由的街道空间 绿化、广场形成视野开阔的开放性界面 策略 城市景观主轴 沿线应布置群楼加高层塔楼,形成连续的群楼界面,板式塔楼不应连续沿街排列。 底层建筑应尽量贴近人行道和道路,减少不必要的退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