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
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近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
不与李鸿章有关系”。他敢于做事,又精于自保;他顾全大局,不争名夺
利;他倡导洋务运动;以求国富民强;他目光长远,派遣儿童留学;他深
明大义,支持变法;他身不由己,含恨离世。
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国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海禁大开、强邻环
绕的时代,是中华文明遇到西方文明挑战,中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封
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时代。中国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
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使领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电报,这些“第一个”
无不刻着李鸿章的名字。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
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这些内忧外患中到处都有李鸿章的影子。李鸿
章的个人命运是末代中国从衰落走向灭亡的见证,是中国逐渐被迫开放的
写实,他是中国驶向世界的第一个舵手。
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
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自己的
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李鸿章人生旅途,
跨越道、咸、同、光四朝,出将入相, “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涉及晚
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他身为清朝 “柱石重臣”,植根于封建主义而
又倾向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所言所行,往往新
旧纷呈,中西杂糅,内则“开拓”与“因循”毕具,外则抗争与妥协并存,
因而有时是顺乎时代潮流,有时又是阻挡历史车轮。
他以军事起家,纵横于晚清外交界,弛名于西方,为晚清一代“兵家”
和“外交家”,代表晚清政府主持签订了《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
日马关条约》、《中俄密约》及 《辛丑条约》等近代史上一系列割地赔款、
丧权辱国的重大不平等条约。同时又对晚清近代化进程做出过贡献,史学
界中有人称他为中国近代化的 “奠基人和创始人”。
一、晚清军队近代化事业的主要开创者
李鸿章是晚清政府中较早认识到要向外国学习先进武器才能 “自强”
的官僚之一中国近代史上首先在自己部队中实行并向西方先进武器学习的
就是李鸿章。由于李鸿章最先给淮军装备当时较先进的军事装备,所以淮
军为晚清的主力军队之一。李鸿章在勾结外国侵略者抵抗太平军进攻上海
的作战中, “其亲睹器械之利”, “深感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决心
“取而用之”,向外国购买洋枪洋炮。他分析 “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
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弓矛小枪土炮,故不敌于彼等,是以受
制于西人”的重要原因。李鸿章承认了落后的现实,正视中西方之间的差
距,清醒的认识到要抵抗住外来的侵略,必须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改变落
后状况。必须以自强为基础,以“富国强兵”的实力作后盾。李鸿章的见
解,不仅是十九世纪后期,中国封建统治者改变统治方式、巩固其反动统
治的需要,也是 “救时”、 “救国”之要策。
于是,在李鸿章的运筹帷幄下,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天津机
器局等中国近代第一批军火企业纷纷出现,这些企业还大量聘请洋人做技
术人员并购置外国先进机器来生产制造军火;同时在国内培养一些技术人
员以逐步取代一些不合格的洋人技术人员。中国的重工业发展不能忘记李
鸿章。
又由于李鸿章长期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自己曾多次强调:要
“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为了防
范外敌,尤其是东邻日本的野心,于是北洋、南洋舰队自十九世纪六十年
代开始筹建,而北洋舰队与更是由李鸿章亲自一手经营,也是他一生花费
最多,经营最久的事业。到19世纪八十年代,李鸿章已成为外国商人的最
大主顾,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辖下的北洋水师已拥有总吨数四万
多吨,在当时可说是相当可观的一支真正舰队了。李鸿章当之不愧为晚清
军事近代化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中日甲午海战使北洋舰队重创。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的指挥失误也是
他得卖国贼之骂名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场战争也许注定要失败,根源不在
李鸿章,而在腐朽的清政府,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机器已经没有太多精力
与外敌抗衡。有传言慈禧曾挪用北洋海军的经费用于私人享乐,在颐和园
上她花了千万,国家危难之时,军费紧缺,若有千万补给军费,海战不致
输得如此惨烈吧。西方报纸有评论说:“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
战耳。”触目惊心,言中其实。由于李鸿章贪恋权位,忠诚地执 行慈禧太
后妥协投降的外交路线,避战保船,乞求帝国主义出面干涉之误,加之北
洋海军自身的腐败因素,各省大吏又 “徒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