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5诗歌鉴赏表达技巧(tyy)PPT.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诗歌鉴赏表达技巧(tyy)PPT

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提 醒;一、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A.描写: ①观察角度的变化。远近、俯仰等。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②讲究描写的方式。 ( 视、听、嗅、触、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③描写讲究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细节描写、白描、工笔、声色结合、明暗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白描;3、工笔;“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5、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陌上桑》 );B.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2.间接抒情;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 杜 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二、诗歌中常见的修辞;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2.对比(对照):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作用: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①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对比与反衬有时不易区分,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对。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对比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对比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衬托(反衬);3.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此物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作用: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4.对偶:对偶,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对地排列的修辞方式。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6.夸张: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7.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作用:增加内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 8.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内容上相互补充,行文简洁。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9.反复: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2.铺排(赋):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阿房宫赋》; 2.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定林①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三、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的等同于表达技巧,而高考通常在狭义方面使用它,主要包括: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