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温病的概念; [目的要求]
1、明确温病的涵义
2、掌握温病的特点、范围及分类
3、了解温病与伤寒、温病与温疫、温病与温毒在概念上的相互关系
一、温病的涵义
温病是外感热病中的一大类别,是感受四时不同
温邪(包括温热与湿热病邪)引起的以急性发热,热象
显著,易化燥伤阴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种急性热病的
总称。; 三、温病的特点
(一)温病的一般特点
1、病因特点——有特异的致病因素——外感温邪
2、发病特点——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机特点——病机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
(1)从温病的发展趋势来看,多由表传里、由轻到重、由实致虚。
(2)从温病全过程的病理变化来看,温邪侵入人体主要表现为人体卫气营血及三焦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
; 卫气营血辨证分析
卫→气→营→血 卫→营
三焦辨证分析
上焦(肺卫)→中焦(脾胃)→下焦(肝肾)
↓逆传
上焦(心包)
(3)从病机转归来看,既可燥化伤阴,亦可湿化伤阳。
(4)症状特点——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
(5)治则特点——以祛邪为主,兼顾救阴、护阳。; (二)温热类温病的特点
1、病势特点: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2、脉症特点:发热较高,热势宣扬,面赤气
粗,烦躁渴甚,溲赤便秘,舌质红,苔黄燥,甚至
焦黑,脉数等热象显著,阴伤较甚的特点。
3、病理变化特点:初期——肺卫表热证;中
期——肺胃气分热炽、或热闭心包、热甚动风、热
甚动血等热毒内陷营血分的里热证候;后期——气
阴两伤,甚至肝肾真阴亏损证。
4、治疗特点:清热救阴为大法,宜用辛凉、辛
寒、苦寒、甘寒、咸寒等方药
(三)湿热类温病的特点; 1、病势特点:起病缓慢,传变较慢,病程较
长,缠绵难解。
2、脉症特点:身热不甚,热势不扬,胸闷脘
痞,腹胀呕恶,身重肢倦,纳呆神呆,口粘不渴或
渴不欲饮,苔粘腻滑润,脉濡等湿遏清阳,郁阻气
机的特点。
3、病理变化特点:初期——上、中焦卫气同
病;中期——中焦为病变中心,三焦症状并见,易
郁发白痞,易痰湿蒙蔽心包???后期——既可燥化伤
阴动血,亦可湿化寒化伤阳。
4、治疗特点:清热化湿,既要注意保存津液,
更需强调化湿通阳,顾护阳气。宜用芳香、苦温、
苦寒、淡渗合法。
; 四、温病与伤寒(自学)
1、明确温病和伤寒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寒温学派的基本观点以及如何对待寒温学派之争
(一)温病与伤寒的区别:
1、病因不同
2、感邪途径有异
3、病机及转归各异
4、初起证治有别
(二)温病与伤寒的联系; 1、伤寒学说详寒略温,是温病学形成的重要基础。
2、温病学说详温略寒,是伤寒学说的发展和补充。
(三)寒温学派之争
1、伤寒学派的基本观点
2、温病学派的基本观点
3、对寒温之争的看法
; (五)温病与温疫 (自学)
1、了解温病与温疫的关系有几种看法
2、明确哪种看法是正确的
(一)温(瘟)疫的概念
1、“疫”的含义
2、“ 温”与“瘟”的含义
(二)温病与温疫的关系
1、认为二者毫无区别:吴又可为代表
2、认为二者截然不同:陆玖芝为代表
3、认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三)辨别温病与温疫异同的临床意义
——指导温病防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