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化与本土化: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若干视角与对策PPT.ppt

区域化与本土化: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若干视角与对策PPT.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化与本土化: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若干视角与对策PPT

区域化与本土化: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若干视角与对策 ;;概念;一、国家层面人口区域化发展特征;1)全国人口流动性增强;人口流入活跃区域 广东(外来人口2150万人) 上海、浙江、江苏(外来人口2818万人) 北京、天津(外来人口1004万人) 人口流入较次活跃区域 福建、山东 人口流出活跃区域 安徽、江西、湖南、河南、湖北、四川、重庆 人口流出次活跃区域 贵州、广西、黑龙江、河北、陕西、吉林、甘肃 人口流动不活跃地区 新疆、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青海、西藏、云南、海南;;二、泛长三角地区区域化与转型发展;泛长三角是全国区域化最为成熟的地区,主要体现为人口区域化、产业区域化和空间区域化三大特征;1、人口流动的区域化:1)跨省流动区域化;浙江接近四成(38%)的外出人口流向上海、江苏 流向上海:24%(45万人) 流向江苏:15%(27万人) 安徽四分之三(78%)的外出人口流向江浙沪皖 流向江苏:27%(257万人) 流向浙江:24%(229万人) 流向上海:27%(260万人);;1)企业的价值链组织决定于物流成本。 以300KM-500KM为半径(3小时经济圈),正在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区域市场。 ;雪佛兰汽车零部件企业分布;2)生产体系在区域内出现重构(两集聚一扩散) 高端服务业、企业总部向沪杭等核心城市集聚 一般产业从传统发达地区向苏北、安徽等外围地区转移 高端制造业在传统发达地区出现新的集聚;3)区域化的理论背景;4. 区域化发展的空间特征: 1)国家层面:经济板块化、钻石结构 2)区域层面:核心区、潜力地区与边远地区;;麦肯锡城市群(ClusterMap)方法将中国城市分为22个城市群,每个城市群围绕1到2个中心城市发展。为了确保这种方法是可行并适用的,所有的卫星城距离1个中心城市不超过300公里,并且每个城市群的GDP都超过中国城市总GDP的1%(图表1)。 。;2)空间体系区域化表现为核心区、潜力区与外围区构成完整的空间体系;核心地区 沿长江、杭州湾、温台 潜力地区 浙江:浙赣线、甬台之间、金温之间 江苏:陇海、南沿海 安徽:皖南沿江 外围地区 苏北、安徽大部分县市及浙江省中部县市;;5)区域化与不同地区的转型发展方向;后工业化与上海: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空间结构:大虹桥地区与大浦东地区 ;再工业化:转型的动力源泉;再工业化在中国的观察; 实例:浙江、江苏、安徽的 “M”型曲线,多次循环的见证; 规律:十年,一个工业化周期;一个工业化周期的完成,不代表工业化的结束,而是寻求新一轮质的提升的开始;四、本土化现象与县城发展研究;两种理论;本土城镇化是相对“异地城镇化”而言,指主要依托本地人口实现城镇化的过程。 主要发生“外来人口少”,“人口外流多”特征明显的地区。 长三角:皖西北、苏北、浙西南等。 ;1)县城人口比例增长;;2)县城消费能力增强;GDP总量与社会零售品总额增速(05-10);安徽省2005年及2010年中学生在校人数统计;基于本土模型角度:县城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位于边缘地区县城 特征:外出打工动力强 异地城镇化+本土城镇化 以本地消费带动经济发展 路径: 1)鼓励异地城镇化 2)完善教育、医疗、商业服务等基本公共设施,吸引异地收入的本土消费,加速本土城镇化 3)适当县城的人口回流,以及回乡创业;;县城发展路径: ;;昆山总体规划;目标:打造组合型城市格局;2、基于资源特征的发展策??——功能感知;;小结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