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干涉测量原理与应用》李平湘著.pdf

《雷达干涉测量原理与应用》李平湘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雷达干涉测量原理与应用》李平湘著.pdf《雷达干涉测量原理与应用》李平湘著.pdf

[General Information] 书名=雷达干涉测量原理与应用 作者=李平湘,杨杰编著 页数=182 出版社=北京市:测绘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SS号 DX号=000006069919 URL=/bookDetail.js p?dxNumber=000006069919d=3942CF1F3A4D69AE5 F92A445B859B412 封面 书名 版权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1 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发展历史 1.2 InSAR的发展及其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1.3 InSAR影像提取DEM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InSAR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1.4.1 地形坡度测量 1.4.2 工程变形监测 1.4.3 地物、地貌分类 1.4.4 海流测量 1.4.5 冰川和冰原监测 1.4.6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监测 1.4.7 地震探测 1.4.8 火山灾害监测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干涉雷达测量的基本原理 2.1 干涉测量模型 2.1.1 L.C.Graham对干涉模型的描述 2.1.2 A.Currie对干涉模型的描述 2.1.3 改进的InSAR模型 2.2 干涉基线估算 2.3 多普勒距离等式的几何关系 2.4 干涉相干 2.4.1 干涉相干的估计 2.4.2 去相干源 2.5 干涉测量的SAR数据 2.6 ERS—1/2的InSAR 2.7 干涉质量分析与评价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数字高程模型 3.1 数据获取 3.1.1 获取方法 3.1.2 获取方法比较 3.2 生成技术 3.2.1 DEM生成技术流程 3.2.2 DEM生成注意事项 3.3 质量控制 3.3.1 质量控制手段 3.3.2 精度分析 参考文献 第四章 InSAR生成DEM 4.1 基本流程 4.2 复图像配准 4.2.1 内插算法 4.2.2 配准算法 4.3 原始干涉数据滤波 4.4 干涉图生成 4.5 相位数据质量评价 4.6 干涉图滤波 4.6.1 干涉条纹的特点 4.6.2 圆周期均值和圆周期中值滤波 4.6.3 加权圆周期均值滤波 4.7 平地效应消除 4.7.1 基于精密轨道参数平地效应的去除 4.7.2 基于粗精度的DEM数据的平地效应消除 4.8 相位解缠算法 4.9 目标高程反演 4.9.1 Schwabisch方法 4.9.2 Rodriguez方法 4.9.3 模型推导法 4.10 地理编码 4.11 从干涉条纹直接生成精确的DEM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