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选区史论》陶一桃,鲁志国著.pdf

《中国经济选区史论》陶一桃,鲁志国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选区史论》陶一桃,鲁志国著.pdf《中国经济选区史论》陶一桃,鲁志国著.pdf

[General Information] 书名=中国经济选区史论 作者=陶一桃,鲁志国主编 页数=838 出版社=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SS号 DX号=000006634600 URL=/bookDetail.js p?dxNumber=000006634600d=FC128B9A1293CEC0E 82ABE7E6DF4E9F3 书名 版权 前言 前言 必由之路 第一篇 深圳经济特区史 第一章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的前期 第一节 自然与人文概况 一 地理气候 二 自然资源 三 人文景观 四 历史沿革 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 一 人口分布 二 经济发展 三 国民收入 四 鹏城旧貌 第三节 开放前夜的深圳 第二章 深圳经济特区的初创时期 第一节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一 时代背景 二 深圳经济特区的诞生 第二节 深圳经济特区的定位 一 经济转轨的试验场 二 对外开放的窗口 三 示范地与辐射源 四 促进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 第三节 深圳经济特区早期发展规划 一 深圳第一个城市规划——《深圳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二 深圳第二个城市规划——《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经济发展大纲》 三 深圳第三个城市规划——《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 第三章 深圳经济特区的奠基时期(1980—1985) 第一节 大规模的城市基本建设 一 “酵母”的由来 二 首战罗湖 三 基本建设成就 四 以地引资和以地生财的城市建设模式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形成 一 打破单一农业型产业结构 二 传统农业向创汇农业转变 三 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 第三节 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一 实践中的改革 二 有关经济特区的理论争执 第四节 遭遇挫折 一 灿烂的光环 二 深圳的问题在哪里 三 三年时限 四 严峻形势的1985年 五 承前启后的人事变动 第四章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时期之一(1986—1995) 第一节 前期开拓(1986—1990) 一 全国特区工作会议的召开 二 产业结构的变迁 三 主要改革 第二节 经历曲折(1991—1992) 一 东欧剧变与“左”倾思想 二 1992年“8·10”风波 三 邓小平同志的1992南方视察 四 南方视察冲击波 第三节 提高发展(1993—1995) 一 面临新挑战 二 调整发展战略 三 优化产业结构 四 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五 实施“三点一线”战略 第五章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时期之二(1996—2000) 第一节 “二次创业”的提出 第二节 走向支柱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 一 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 二 绩效因素 三 潜在制约 第三节 国退民进 一 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二 民营经济的腾飞 第六章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新时期(2001—2007) 第一节 深圳经济发展 一 经济发展阶段 二 三套马车的带动作用 第二节 2001—2003年的低迷与调适 一 新股停发带来的危机 二 2002:深圳,你被谁抛弃 三 2003:SARS冲击波 四 二线关改革 第三节 2004—2007年的重大政策调整与实施 一 农村城市化改造 二 文化产业被确定为第四支柱产业 三 中小板开锣 四 CEPA的实施与后续政策安排 五 西部通道与福田口岸的建设 第四节 寻找新定位 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