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二语文]最后一课课件
1、填表说明“最后一课”的异乎寻常 小弗朗士形象及作用 小弗朗士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是他的爱国情感由潜在到成熟的升华过程。 本文以小弗朗士,即“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他又是小说的主人公,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韩麦尔先生在万分悲痛之际,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保持镇静维持着自己的形象,这是多么高贵的气度。 韩麦尔在最后一刻对大家的批评以及深深地自责,还有对孩子谆谆教诲,使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形象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韩麦尔在关键时刻表现的庄重、无畏、深情。 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爱国者。 现场采访:走进韩麦尔先生 学生写字的时候,你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请问,你当时在想什么呢? 放学之前,你想告诉孩子们什么呢? * * 奴 化 教 育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东北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日语被列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内容。中国历史被人篡改,任何易于激发爱国感情的文字都被删除。日本侵略者企图以此消磨和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最 后 一 课 (法) 都德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其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文学常识 —— 1、作者简介: 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 )先生给学生教( ) 的情景。 韩麦尔 最后一堂法语课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情节: 环境: 人物: 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小说的人物描写包括: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 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小说的三要素 gěng zhuàn wǔ duó chéng qídǎo wǎn chà xuān gēbo zhòu sù ào yàoshi hǎo sǒu 预习检测:1、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 2、需要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宁 ( )宁可 ( )安宁 nìng níng 帖 ( )字帖 ( )请帖 ( )妥帖 强 ( )强迫 ( )强劲 ( )倔强 tiè tiě tiē qiáng qi?ng jiàng 3、本文的题目《最后一课》是什么意思?它包含了什么特殊含义? 指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 在这最后一课中,整个沦陷地区人民的爱国热情和亡国之恨都在这最后一课中迸发了出来。 一、上学路上 二、最后一课 三、宣布下课 (1-6) (7-23) (24-29) 1、上课之前 2、上课之中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4、本文的线索是: 。 “我”的见闻感受 本文的故事情节可分为: 本课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环境描写,理解文章主题。 2、品味语言,感受文中的爱国情感。 1、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 整体感知: 2、本文着重用什么手法描写小弗郞士?他在最 后一课前后,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为 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4、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老师 其他 学生 气氛 最后一课 平 时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偏安安静静的, 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开课桌,关课桌,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 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戒尺 穿着漂亮的礼服 有镇上的人 没有镇上的人 2、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着重塑造了哪两个人物形象? 课文正是通过_______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以及_______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