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等效和替代(说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力的等效和替代(说课稿)

《力的等效和替代》说课稿 【课 题】 3.3 力的等效和替代 【教学时间】40 分钟 【教学对象】高一的学生 【教材分析】 1、 课程标准要求 正确作出力的图示;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本质与等效替代的关系。 2、教材地位与作用 《力的等效和替代》是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内容。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弹力和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掌握了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步骤;下一节学习的内容为力的合成与分解,接着还会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本节讲解的《力的等效和替代》,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本节内容体现了探究过程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认识力的基本知识和规律。让学生认识到身边处处有物理、时时可以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 3、教材的思路与特点 教材首先通过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的复习明确了共点力的概念;接着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介绍与分析提出了等效力,并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体会等效替代的科学思维,做到了化繁为简;然后在明确了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后,通过互成角度力的等效替代实验,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揭示了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本质是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材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力的图示的复习开始,逐步展开,体现了由浅入深的设计;大量的生活实例让学生领悟到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的思想,做到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实验操作时,从悬挂了等量钩码开始研究,做到了化繁为简;教材还强调了进行多次试验,然后再归纳与总结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教材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的进行安排,紧紧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与体验中找寻物理规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既增强了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也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 2、心理特征 好奇心强,有积极参与意识,有较强的观察能力。 3、思维障碍 学生对数学中的几何知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不太熟悉;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并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的理性认知能力有所欠缺。 4、条件限制 山区学校实验设备差;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能力弱;学生探究方法不熟悉。 【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设计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力的图示法,能正确作出力的图示; (2)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本质与等效替代的关系; (3)知道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力的等效与替代,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2)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领略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在科学探究中形成严谨、务实的态度;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等效力,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2、教学难点: 用几何知识对实验数据和力的图示进行分析,得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法和学法】 1. 教法 (1)讲授法 虽然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学过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但是力的等效替代和力的合成与分解本质的关系并不清楚;对高一学生来说,实验探究思想不成熟,归纳能力薄弱,需要老师适时给予适当的讲解和引导。本节课讲授法主要应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和归纳总结,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实验探究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现象,唤起学生质疑,经过分析与思考、推理与判断等思维活动引出新知识,巩固知识,进而达到应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探究法是有效的途径,科学实验探究的七个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学法 在课堂中,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自主归纳的学法来指导。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导学案、示教仪。 【实验器材】木板、弹簧测力计、带两根细绳套的橡皮筋、三角板、同心圆纸片、图钉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由学生观看视频引入,接着请同学列举一些生活中因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而可以相互替代的例子。如:马德堡半球实验;推小车;提水 引导总结: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多个力同时作用效果相同时,那么这一个力和另外的多个力就可以相互替代。 提出共点力的概念。 设置疑问: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如何让一个力和多个力等效呢? 2、新课探究(5分钟) 创设情景,让两个同学上台通过两个绳套拉一条橡皮筋。 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形象准确的描述一个力? 目标: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能正确作出力的图示 接着请一位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同一个橡皮筋 提问:怎样使这一个力和原来的两个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