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浇梁技术论文--叶亦盛
宜昌夷陵长江大桥现浇梁施工
叶亦盛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六分公司)
摘 要:重点阐述宜昌夷陵长江大桥钢管支架整体现浇梁施工技术
关键词:夷陵桥 现浇梁 施工
1 概述
1.1工程简介
宜昌夷陵长江大桥主桥为三塔单索面混凝土加劲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38.0+38.5+43.5)+2x348.0+(43.5+38.5+38.0)=120.0+2x348.0+120.0=936.0m,对中塔呈对称布置,其跨度在同类型桥梁中为国内之最、世界第一。主梁位于R=18725.82m的竖曲线上,竖曲线中心位于4#墩,桥面设1.5%双向横坡。全桥对应的墩台号为(北起向南):0#墩至8#台,其中,4#为中塔墩,3#、5#为边塔墩,0#、8#为边墩,1#、2#、6#、7#为辅助墩,桥面全宽23.0m。
主桥边跨北岸现浇梁全长131 m(含边塔0#块长度),竖向在0#、3#墩处设有盆式单向、双向活动支座各一,在1#、2#墩处设盆式双向活动支座各一,横向在0#、3#墩处设F4板式橡胶支座各一。
为提高主梁的抗扭刚度,主梁断面设计为单箱三室结构,梁高3 m,宽23 m.梁体内设有三向预应力,纵向底板设有19×7Φ5mm和12×7Φ5mm两种钢绞线,顶板和直腹板设有12×7Φ5mm钢绞线,横向顶板为4×7Φ5mm钢绞线,1#、2#辅助墩支座处横隔墙设有六束12×7Φ5mm钢绞线,以上钢绞线均采用OVM锚固体系。另外,主梁顶板和斜腹板还设有纵向直径为32mm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筋,在有索块直腹板斜拉索锚下应力区设有对称布置的十根竖向直径为32mm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筋。
1.2地质情况
北岸现浇段处原为长江主河道,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南移。根据长江委三峡院的地质勘探资料:
主桥1#墩处顶部有0.2 m的砼硬壳,其下为26.28 m的砂石层(砂为中细砂,卵石以灰岩砂岩为主,上部结构松散,下部结构密实)。
主桥2#墩处,自地面往下依次为:(1)灰色新淤粉细砂层夹灰褐色粉质粘土(结构松散,层厚2.2 m);(2)人工堆积大块石(块石粒径10-20cm,层厚5.8 m) ;(3)深灰色粉质粘土(层厚5.02 m) ;(4)浅灰色砂卵石层(层厚11.58 m)。
主桥3#墩处,据ZKCⅢ3-5号钻探孔,顶层为新淤灰褐色细砂(结构松散,层厚6.0 m),其下为砂石层(层厚12.03 m)。
2施工方案
2.1施工分段及顺序
在设计图中,北岸现浇段分为24个节块施工,施工循环周期多,工期长。采用大节段施工不仅经济、而且也能缩短施工工期。经设计方同意,将现浇段重新分为8个节段施工,施工分段及施工顺序见图一。
2.2支架设计(布置见图二)
根据北岸现浇段的地质特点,岸上部分采用满铺钢管脚手架形式,而江坡部分考虑到洪水期时江水上涨被淹,地基会下沉变位,决定基础采用φ1.5 m钻孔灌注桩,为了节省材料及便于回收,立柱采用大直径光壁空心钢管柱(直径110cm,壁厚14mm),立柱上设纵梁,再在纵梁上设万能杆件支架的形式。
由于主桥的设计非常轻巧,在斜拉索未安装之前,辅助墩不足以承受梁自重和施工荷载,设计方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设置TP1~TP4四个临时支点,在临时支点处同样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及钢管立柱。
为了便于结构的传力,钢管柱纵向布置在横隔墙中心里程位置,横向布置根据对箱梁截面特性分析得出。横桥向钢管柱间均设有联接系,顺桥向通过纵向分配梁把各钢管桩、横向分配梁及墩旁托架连成整体。墩旁托架用万能杆件拼装而成,支承于承台之上,其中3#墩旁托架考虑到水平力的影响,在顺桥向支架顶部还设置了直径32mm的精轧螺纹钢筋以形成对拉体系。
3防沉降措施
3.1地基处理
为防止支架沉降,基础全部坐落于结构密的砂卵石上。钻孔桩的施工先是人工开挖至有地下水位置,再用冲击反循环钻孔至设计标高,然后封孔。
钢管支架部分,为防止地基沉降,先对地表夯实,并浇注0.2m厚C20砼硬化处理。在钢管支架柱脚垫方木或型钢以分配应力。
钢管支架与万能杆件支架交界处地势较低,地基为回填土层(由建筑垃圾堆积而成),为防止长江洪水期间冲刷和地基下沉过大,除了砌筑护坡及浇注配筋砼外,还对地基进行了钻孔压浆硬化处理。压浆点主要集中在桥中线4×7m范围内,成梅花型布置,共18个点。采用风钻钻孔(孔深1.6m,Ф40mm)及随打随灌的跳跃式压力灌浆法施工。
通过压浆法一共压进水泥15t,平均每孔0.8 t,其中最多的压进1.5 t。在后来的模拟压重试验以及梁体现浇后对地基的沉降观测(沉降量≤5mm)表明,压浆法对地基的硬化处理是十分有效的。
3.2设置预抬值
整个现浇段的施工取消了传统施工中对支架的压重,支架的弹性变形与非弹性变形值通过模拟浇注梁块压重取得。预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