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亲社会行为与攻击
第七章 亲社会行为与攻击 第一节 亲社会行为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为什么会有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个体差异 亲社会行为的情境决定因素 一、亲社会行为的概述 亲社会行为 (prosocial behavior) 任何以利于他人为目标所采取的行动。 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 提供时间、资源或能量以帮助他人的行为。 助人行为:出于一定功利目的的亲社会行为。 在很多情况上,亲社会行为与利他行为同意词。严格区分之下,亲社会行为较利他行为更为广泛。 反社会行为 Aronson, 2007 亲社会行为(prosoical behavior):任何以利于他人为目标所采取的行动。 利他主义(altruism):即使需要助人者付出代价,仍愿意帮助他人 。 Myers, 2006 帮助他人 利他主义:即使在无利可图或不期待任何回报的情况下,也关心和帮助他人。 Prosocial behavior is caring about the welfare and rights of others, feeling concern and empathy for them, and acting in ways that benefit others(Sanstock, 2007). Prosocial behavior is defined as actions that benefit other people or society as a whole (Twenge, Ciarocco, Baumeister, Bartels, 2007). Prosocial behavior can be defined as voluntary actions intended to help or benefit another individual or group of individuals (Knickerbocker 2003). 时蓉华,2008 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最广泛的定义为提供时间、资源或能量以帮助他人的行为(Franker, 1988)。 亲社会行为:所有与攻击、欺骗、残害等人类的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行为,如同情、分享、协助、慈善、扣款、自我牺牲等(威斯伯,1972)。 亲社会行为由那些对行为者无明显益处,但对接受者有益处的反应组成(美国版《心理学百科辞典》,1984)。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不期望未来酬赏,出自于自觉主动的助人行为。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利他主义行为,不期待外来酬赏,帮助别人是唯一目的;二是助人行为,虽然也以利他为目的,但动机不同于利他行为,而是出于一定的功利目的(巴塔尔,1976)。 客观上有利于他人或整个社会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亲社会行为。与之相对的概念是反社会行为,即违反社会道德标准的行为。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朱智贤,1989 心理学大辞典) 二、亲社会行为的基本动机 (一)进化心理学 (E.O. Wilson, 1975; R. Dawkins, 1976) 为了使自己的基因更好地延续下去。 近亲选择:自然地选择近亲进行帮助 互惠规范:互惠的种群更易生存 学习社会规范:学习好社会规范, 将具有生存优势。 (二)社会交换 追求报酬对代价的最大化 获得预期回报—他人日后对自己的帮助 获得现时回报—自我价值、自尊 缓解消极情绪—沮丧、内疚、压力的缓解 利他本质上是利己 (三)移情-利他主义假设 (C. Daniel Batson, 1991) 移情(empathy 同理心):把我们自己置身于他人的位置,并以那个人的方式体验事件和情绪的能力。 移情-利他主义假设(empathy altruism hypothesis):当我们对另一个人产生移情,会出于纯粹的利他主义理由来帮助这个人。 移情-利他主义假设 三、亲社会行为的个体差异 个性差异:是否存在利他人格? 性别差异:女性是否比男性更多助人? 文化差异:东西方文化差异 心境差异:心情好坏的影响 四、亲社会行为的情境决定因素 (一)环境 乡村城市 (Amato,1983) 城市过载假设:住城市中的人经常被刺激所轰炸,使得他们独善其身以避免被信息淹没。(S.Milgram, 1970) 人口密度比人口规模对助人行为有更大的预测力。 (二)旁观者数目 1964,曼哈顿,凯蒂.吉诺维斯,被刺杀 持续35分钟,38人目睹 1人报警 约翰.达利(John Darley) 比勃.拉特那(Bibb Latané) 旁观者效应 (bystander effec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