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ERP系統概論
第一章 ERP系統概論 附錄 RFID簡介 課程綱要 第一節:ERP 設計概念 ERP 定義 ERP 與 系統整合 ERP 與 產業e化 ERP 的商業效益 第二節:ERP 系統介紹 生產 供應鏈管理 財務及會計 專案 人力資源 客戶關聯管理 資料倉儲 ERP使用實例 第三節:導入 ERP 系統挑戰 導入ERP 對企業的衝擊 軟體研發的挑戰 更改企業流程的挑戰 ERP 系統現況 附錄 RFID簡介 RFID 定義 自動辨識系統的發展過程 RFID 應用介紹 RFID 系統發展所要克服的問題 附錄 RFID簡介 RFID 定義 自動辨識系統的發展過程 RFID 應用介紹 RFID 系統發展所要克服的問題 RFID 定義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發展歷史 1945年Léon Theremin發明一種轉播蘇聯無線電波的間諜工具,雖然是竊聽工具不是辨識標籤,但其依靠接收外部電磁波啟動的被動性質被認為是現今RFID技術的前身 類似的技術,1915年英國在二次大戰之中,用來確認飛機是敵人還是朋友,地面雷達發射電波至飛機,若飛機裝有同一系統的接收器,則回應飛機的飛行資訊,經後端電腦處理之後,即可在雷達顯示器上顯示飛航資訊 RFID 定義 RFID 定義 另一個RFID研究的里程碑是Harry Stockman所發表的論文Communication by Means of Reflected Power (Proceedings of the IRE, pp 1196–1204, October 1948) 在1973年最早申請了專利的Mario Cardullo可以說是現代RFID的祖先,他設計的RFID設備包含被動無線電轉發器和記憶體,並在1969年就已表明可用於交通運輸、銀行、安全和醫療領域 1973年Steven Depp、Alfred Koelle及Robert Freyman驗證了RFID標籤可以被動或半被動的成功反射電力 RFID 定義 Savi 為商業、國防和公共部門提供及時供應鏈管理和security solutions 協助美國國防部建立無線電頻率過境(Radio Frequency In-Transit visibility; RF-ITV)網路,最大的自動辨識技術(AIT)應用在全球貨物追蹤系統上 提供世界級的AIT產品和資產管理軟體、系統整合工程、和依照需求的供應鏈資訊服務 RFID 定義 RFID特性 重複讀寫 只要電子標籤的外觀以及內部構造沒有毀損,標籤的內容就可以重複的讀寫 同時讀取多個 RFID讀取不需要經過直接接觸,只要讀取器支援,批次通過讀取器時即可同時讀取多個標籤 微型化/多樣化 目前RFID的技術已可發展出僅有0.1mm的微型晶片,甚至可以鑲嵌到紙幣之中以辨識出偽鈔 RFID 定義 耐汙損/環境影響小/具穿透性 對條碼而言,髒汙可能導致資料讀取錯誤,但RFID卻不受影響,即使在黑暗的環境底下,甚至將RFID標籤包覆起來都仍然可以讀取 可重覆使用 因為RFID是儲存電子資訊,如果有需要可以重複的改寫標籤的內容,而被動式的標籤更沒有更換電池、維護保養的問題 資料記憶容量大 隨著記憶體規格的發展,標籤所攜帶的記憶資料也得以擴充,記憶體需求量不足並不會為RFID技術帶來困擾 自動辨識系統的發展過程 自動辨識系統(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uto-ID) 採用電腦自動擷取標的物特徵達到辨識的效果 Auto-ID的應用技術範圍 生物性的辨識技術 非生物性的辨識技術 自動辨識系統的發展過程 生物性的辨識技術 指紋辨識 聲音辨識 虹膜辨識 視網膜辨識 掌紋辨識 人臉辨識 基因辨識 其他生物資料辨識 非生物性的辨識技術 資料辨識 條碼辨識系統(Barcode) 光學文字辨認系統(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CR) 智慧卡系統(Smart Card) RFID系統 筆跡辨識 其他非生物性資料辨識 自動辨識系統的發展過程 條碼辨識系統 最早期的辨識系統 不同寬度、間隙的黑色平行條碼組成 依反射光的強度解讀條碼 UPC(Universal Product Code)、ENA(European Article Number) 二維條碼(QR碼) 光學文字辨認系統 掃描文件 辨識文字資料 轉換成電子檔儲存 常見於管理服務文件資料 自動辨識系統的發展過程 智慧卡系統 Smart card一般簡稱IC卡,最初應用在電話卡上 依構造可分為 記憶體卡、微處理機卡 依實際應用可分為 接觸型、非接觸型 RFID系統 包含讀卡機、電子標籤、電腦系統 電子產品防盜器 可移式資料擷取器 網路聯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