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专题 中国小学课程的传统、引进与渊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他的弟子齐勒深入研究后指出,要达成陶冶道德和陶冶宗教意志的目的,仅仅借助于宗教的教授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包含了丰富多样内容的、以明确的教学目的为核心整合起来的课程才有可能。 只有借助这种课程,才能统一儿童的意识,保证儿童以道德、宗教情感和意志为核心的人格的形成。 以教学目的为核心仅仅是观念整合,还必须以一定的学科为中心形成形式的和实质的整合,这样的中心学科就是历史、文学、宗教。 1854年普鲁士颁布的教育《法令》,明确限定加强宗教教学,要求学生背诵大量赞美诗和教义问答,其他一切科目都被削减到最低程度,并且把“宗教的方向”,作为教授自然科学要素的必要条件。 到1872年新的教育部长颁布的教育法令,又明确规定,小学教育目的是对儿童施以宗教的道德的国民教育,并决定在宗教课中加授圣经。 同时特别重视提高历史课的学习效能,加强历史课程,以培养继承德意志民族历史精神和传统的一代人。 德意志帝国皇帝于1889年颁布政令,专门强调:教历史的用意不是得到真实史迹,也不是希望对社会问题得到正确判断,而是造成情感上的癖好,如说德国瓜分波兰是正义的,因为德国如果不取波兰,则波兰将为俄国取去,这样对德国将是大害。 当时普鲁士邦明文规定,德语是作为统一国民思想和促成国家化的科目,要特别重视。 1890年德意志帝国皇帝在柏林召开教育会议,强调教育要为德意志帝国服务,明确要求: “我们的文科学校必须以德意志的语文为根本,我们的责任是要培养他们后生子弟成为德国的人民,不是要成为希腊的人民或罗马的人民。 以前若干世纪,比如中古时代的僧侣教育,总把拉丁文和希腊文看得重,这种情形我们不可再有。我们不管在任何事情上,自此以后,应以德意志的语文为标准,不要再以拉丁语或希腊语为标准。” 戴本博主编.外国教育史(下)[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8-23. 4、教学形式阶段说 赫尔巴特学派的教学形式阶段说,也被当时的教育当局奉为圣明,在教育行政中化为对教学形式和方法的统一要求。 赫尔巴特首先把教学过程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他的学生进而将其丰富完善并具体化为“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和“应用”五个阶段。 他们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但是赫尔巴特的心理学理论是有价值取向的。 他指出:“教学是不是被接受、被吸收,怎样被接受、被吸收,一般说来,是难定的事,为减少不定的程度,我们须尽我们力量所能做的,在学生身上培养一种有利于教学的心理状态。” 赫尔巴特.教育学讲义纲要[M].张焕庭译.载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302. 这实质就是:“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这样的形式化不乏合理的精神和因素,但是形式化的结果,则是把生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变成了刻板的公式,从而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主动性。 这样的思想,迎合了当时建立统一而集权的德意志帝国皇权的需要而被落实到教育政策之中。 1854年的《法令》,命令废除启发教学,而且任何一种带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都在被取缔之列。 1892年颁布的普鲁士邦学校的授课计划和课程表,明确规定:“采用最精要的意义,适宜的施行,凡使其记忆的,务为必要的事项。 这样,就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形成了经典性的以死记硬背为标志的“授受”式教学模式。 限于篇幅,更多的在丰富文献资料基础进行的有关分析、比较和归纳,在此就不再赘述。 四、结 论 通过上述考察,基本上厘清了中国小学课程的历史渊源,并梳理出了中西方小学课程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相互关系。 这里用一个简明示意图,将其比较形象地加以归纳(参见图1)。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西方的课程经历了“原始”课程、“艺术”课程、“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等四种形态, 而中国课程则只经历了“原始”课程、“艺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等三种形态。 中国与西方的课程产生与发展之间的基本关系为: 在古代,各自独立发展,而到了近代,西方的“学科”课程传入中国,迅速取代了中国传统的“艺术”课程。 中国现行的“学科”课程形态,主要是20世纪分别从日本和前苏联引进的,而根源是在19世纪德国赫尔巴特学派建构的“分科”课程上。 当赫尔巴特学派的理论化、系统化的“学科”课程形态定型以后,经过各种途径向许多国家传播,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