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十一章 国债、预算、财政政策
第九章 国债 第一节 国债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债的概念与性质 (一)概念:国债是国家举借的债务。 国债与公债的区别: 国债:中央政府的债务。 公债 地方公债: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 (二)国债的性质 1.从债务人(政府)的角度 (1)收入性: (2)有偿性(预期的支出): (3)灵活性: 2.从债权人(购买者)角度 (1)自愿性: (3)收益性 (2)安全性: (4)流动性 二、国债的产生与发展概述 (一)国债产生于奴隶社会,真正发展 是在资本主义社会。 (二)我国的国债真正发展是在新中国 成立后,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刚刚成立的1950年。 国家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第二阶段:1954年-1958年 国家分五次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10年期) 到1968年底,这次国债的本息全部还清。 另外,1965年年初我国的外债也提前还清。 从1958年-1980年:我国没有发行过国债; 从1968年-1978年,我国是既无内债也无外债。 第三阶段:1979年以后 从1979年开始,我国每年都筹措一定数量的外债; 从1981年起重新开始发行国库券。 第二节 国债的功能 三、国债的政策功能 (一)弥补财政赤字 向银行透支或借款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 增加税收 发行国债 (二)筹集建设资金 (三)调节经济 第三节 国债负担与规模 一、国债的负担: 指由于发行国债给债权人和债务人造成的压力。 国债负担有以下表现形式: 1.认购者的负担:与国债的发行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2.政府的负担:与国债收入的使用方向有直接关系。 3.纳税人的负担:与国债收入的使用效益有关。 存在国债受益者与承担者不对称的问题。 4.后代人的负担:与国债的使用方向有关。 二、国债的规模 1.国债的限度:指国债的适度规模或最佳规模。 债务规模的衡量指标: 1.历年积累债务的规模 2.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3.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2 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 1)认购者的负担能力: 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GDP 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警戒线为45%。 我国当前国债负担率水平 2)政府偿债能力 (1)偿债率——可直接反映政府偿债能力。 偿债率=当年债务还本付息额/当年(中央)财政收入 一般认为,国债偿债率应控制在8%-10%。 (2)债务依存度 —间接表示政府的偿债能力 债务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中央)财政支出 国际公认的债务依存度的标准是 25%-30% 3)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益 第四节 国债制度 一、国债的种类与结构 1 国债的种类 1)按国家举债的形式分类: (1)国家借款 (2)发行债券 2)按发行地域分类: (1)内债 (2)外债 3)按债券能否上市流通分类: (1)可上市国债:——记帐式国债 (2)不可上市国债:——凭证式国债 4)按偿还期限分类: (1)长期国债:10年以上 (2)短期国债:1 年内 (3)中期国债:介于长期与短期之间 记帐式国债:利用账户通过电脑系统完成国债发行、交易、兑付的“无纸化国债”。 凭证式国债:国家采取不印刷实物券,而用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被称为“储蓄式国债”。 5)按付息方式分类: (1)一次还本付息国债 (2)定期付息国债 (3)贴现国债 6)按应募性质分类: (1)强制国债 (2)自由国债 2 国债的结构 1)国债的期限结构 合理的期限结构应该是长期、中期和短期并存的期限结构。 2)国债持有者结构的选择:国债持有者结构即各类企业、机构和各阶层居民认购国债的比例。 一般说来,国债持有者越集中,国债的发行成本越低,管理也较容易。 二、国债的发行 国债发行涉及到国债发行的规模、发行价格的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