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粮食与亩产问题
1、古代粮食作物的品种: “五谷”指什么? 粮食作物的统称。“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不同解释: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 分歧原因: 1、当时的作物并不止于五种,故有“百谷”、“六谷”和“九谷”之说。 2、“五谷”说之所以盛行,显然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响所致。如《周礼·天官·疾医》说,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粟:古代排在首位的粮食作物 古代掌管农业的官员:西周农官称“后稷”,秦代称“治粟内史”,汉代称作“搜粟都尉”; 在古代农书记载中,如《吕氏春秋·审时篇》,在六种作物中禾排第一位;西汉《氾胜之书》以禾最为重要;北魏《齐民要术》中《种禾》排首位,且篇幅最长,记述最详尽。 隋唐以后,粟仍是北方重要粮食作物,明清以后,随着水稻、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玉米、甘薯的引入,谷子的种植面积才相对减少。目前已列为杂粮,且地位次于玉米、高粱。 黍的地位 在《诗经》中往往“黍稷”连称。黍是酿酒原料,在好酒的商周时期地位较高。 《诗经·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稌(tú),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 但战国时代已经很少黍稷连称,在《吕氏春秋》、《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当中,已经降为第二位。 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本草纲目》稷,粟也。――《尔雅·释草》注稷,今人谓之高粱。――乾隆《广雅疏证》 关于高粱产地的争议 1、高粱是我国原产。古籍是没有高粱这一名词的记载,那么古代高粱的称谓是: “稷, 大名也。黏者为秫,北方谓之高粱。或谓之红梁。通谓之秫秫,又谓之蜀黍。盖穄jì之类而高大似芦。”(清程瑶《九谷考》) 农学家李长年、胡锡文等人认为,古文献中的“梁”、“膏梁”、“梁秫”以及“稻梁”、“梁肉”中的梁,就是指高粱。 2、高粱是外来品种: 文献中所谓的稷、梁、秫等,都是指粟。如秦李斯《仓颉篇》:“梁,好粟也。” 《齐民要术》引《广志》文说:大禾(指高粱) “出粟特国”(可能是西域国名); 原产非洲,由中亚传入四川,故名“蜀黍”、“巴禾”。明代《农政全书》:“蜀秫,古无有也,后世或从他方得种。”“北方地不宜麦禾者,乃种此,尤宜下地。” 高粱的地位 产量不高,但耐旱,杆称秸秆,可燃烧,因此在北方有种植。属于租粮,主要用于酿酒。 麦的地位 商周时不如粟、黍重要,但战国以后开始提倡种麦。从《氾胜之书》的记载来看,两汉时麦已经超过黍,仅次于粟,排居第二位。 魏晋南北朝以后,种麦技术在南方推广,且可以与水稻在同一块土地上轮种。大约到宋代,全国小麦的总产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粟,仅次于水稻,越居第二位。 水稻 《诗经》:“有稷有黍,有稻有秬 [jù]?。” 至迟到北宋,水稻的产量已经上升为全国第一。宋应星《天工开物》:“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而来、牟、黍、稷居什三,麻、菽二者功用已全入蔬饵膏馔之中” 宋代有“苏常熟,天下足”或“苏湖熟,天下足”之谚,降到明代,改为“湖广熟,天下足。” 菽的地位 大豆易种易收,是战国至两汉备荒的重要粮食。 《氾胜之书》:“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谨计家口数种大豆,率人五亩,此田之本也。” 至东汉,已有大豆作为副食的记载。 《四民月令》:“可作诸酱:上旬炒豆,中旬煮之。以碎豆作末都。” 王祯《农书》:“其大豆之黑者,食而充饥,可备凶年;丰年可供牛马料食。黄豆可作豆腐,可作酱料。白豆,粥饭皆可拌食。”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菽麻二者,功用已全入蔬饵膏馔之中。” 麻的地位 大麻分雌雄,雌者曰苴 [jū] ,雄者曰枲[xǐ]? 。雌麻籽可食用,南北朝时人们还吃麻粥;社会生产生活中主要是种植雄麻,雄麻开花但不结籽,其纤维供纺织之用,但宋元以后,棉花普遍种植,大麻的种植日益减少。 2、历代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的变化 古代粮食的三次重大变化 第一次,春秋战国时,菽粟代替黍稷 第二次,秦汉时粟麦代替菽粟 第三次,唐宋后,稻麦逐渐代替粟麦 明清美洲作物的引种 1)甘薯 原写作甘藷,各地对其有不同称谓,如番薯、红薯、红苕、地瓜、金薯、白薯等,原产美洲。 番薯的引进 最早的記載见于《凤冈陈氏族谱》,广东东莞人陈益于万历十年(1582)从安南引种回乡。 影响较大的却是福建长乐人陈振龙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从吕宋引种成功。 据清代陈世元的《金薯传习录》记载,福建长乐人陈振龙“久在东夷吕宋,深知朱薯功同五谷,利益民生,是以捐资买种,并得夷岛传受法则,由丹而归,犹幸本年五月中开棹[zhào],七月抵厦门”。 何乔远作《金薯颂》:“福建兴(化)、泉(州)、漳(州)遍地皆种,物多价贱,三餐当饭食。” 2)玉米的引种路线 原名玉蜀黍,各地名称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