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堂课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
* 复习上次课内容 第一章 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 1.屈服准则 2.应力应变关系 3.冲压成形的分类,提高成形极限的措施? 冲压成形的力学特点及分类 1.冲压变形毛坯的分区 一、冲压成形的力学特点 变形区 第一章 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 不变形区 待变形区 已变形区 不变形区 冲压成形的力学特点及分类 2.冲压变形的应力与变形 一、冲压成形的力学特点 冲压变形方式按变形区的应力状态分可归纳为四种类型 第一章 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 (1) 两向受拉:胀形 内孔翻边,材料变薄 (2) 一拉一压,以拉为主:扩口,材料变薄 (4) 两向受压: 缩口,材料变厚 (3) 一压一拉,以压为主:拉深,材料变厚 二、冲压成形的分类 伸长类变形 第一章 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 压缩类变形 定义 特点 举例 拉应力的绝对值最大时,在这方向是伸长变形 压应力的绝对值最大时,在这方向是压缩变形 材料变薄 材料厚度增加 胀形,扩口,翻孔 拉深,缩口 三、提高成形极限的措施 1 伸长类变形极限参数 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塑性 措施:(1)提高材料的塑性 (2)减小变形的不均匀程度 (3)修整毛坯边缘 2 压缩类成形极限 主要受毛坯传力区的承载能力限制 措施:(1)提高传力区的承载能力 (2)防止失稳起皱 (3)降低变形区的变形抗力为目的退火 第一章 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 冲压成形的变形趋向性及其控制 在冲压过程中,毛坯的各个部分在同一模具的作用下,并不是同 时产生塑性变形的,而是以不同的方式变形,具有不同的趋向性 一、冲压成形的变形趋向性 通常把毛坯区分为变形区和传力区,冲压设备施加的压力通过模具进一步通过传力区作用在毛坯的变形区,使其产生塑性变形 第一章 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 为了使冲压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须保证冲压工序应该变形的部分为弱区,把塑性变形局限在变形区,同时,排除传力区产生任何不必要的塑性变形。这里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在冲压过程中需要最小变形力的区是相对弱区,弱区必先变形,变形区应为弱区。在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 第一章 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 变形区产生的塑性变形方式为切向收缩的缩口,所需要的压应力是,变形区缩口变形的条件是: 例:前述的缩口过程中,变形区A和传力区B的交界面上作用着数值相等的压应力 ,传力区产生塑性变形方式是镦粗,其变形所需要的压应力是 ,传力区不产生镦粗变形的条件是 由上面俩式得出,保证传力区不产生塑性变形的条件能够进行缩口加工的条件是 冲成形的变形趋向性及其控制 一、冲压成形的变形趋向性 当变形区或传力区有两种以上变形方式时,首先发生的是需 要变形力最小的变形方式。在工艺和模具设计时除保证变形区为 弱区外,还要保证其所需的变形方式要求最小的变形力。例如: 缩口 第一章 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 冲成形的变形趋向性及其控制 一、冲压成形的变形趋向性 确定工序和工序间尺寸时,也必须遵循这个道理。如: 在冲压过程中,弱区和强区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1)改变毛坯各部分的相对尺寸 第一章 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 冲成形的变形趋向性及其控制 二、对变形趋向性的控制 (2)改变模具工作部分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3)改变毛坯和模具之间的摩擦力 (4)改变毛坯局部区域的温度 第四节 板料的冲压成形及试验方法 第一章 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 冲压成形性能: 板料对各种冲压成形加工的适应能力。 抗破裂性、 贴模性、定形性 成形极限 冲压件形状尺寸精度 板材冲压成形试验的试验方法 板料冲压性能试验方法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力学试验、金属学试验(统称间接试验)和工艺试验(直接试验)。 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 拉伸实验所得到的表示板材机械性能的指标与冲压性能有密切联系: 一、冲压性能指标 (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 均匀延伸率 是局部缩颈 试样破坏时 均匀变形或稳定 变形量 翻孔、扩口 (2) 屈强比 是材料的屈服极限与强度极限的比值 小 冲压性能好 对拉深等压缩是有利的;对胀形等伸长类 对弯曲 第一章 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 (3)硬化指数 材料的硬化程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