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小学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
第十章 小学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 道德品质是指一个人依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固的特征,它是个体个性社会化方面的核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道德品德发展是知、情、行协调发展的过程 道德认识(基础)、道德情感(动力)、道德行为(综合表现)四个基本心理特征。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 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道德行为发展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 一、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1.对偶故事法 2.品德发展的三个阶段 (1)前道德阶段(4~5岁以前) (2)他律道德阶段(4、5~8、9岁) (3)自律道德阶段(9~10岁以后) (二)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学说 1.道德两难故事法 2.三水平六阶段学说 ⑴前习俗水平(0~9岁)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⑵习俗水平(9~15岁) 第三阶段:好孩子取向阶段 第四阶段:法律和秩序取向阶段 ⑶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又称原则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原则取向阶段 (三)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简评及道德教育的借鉴 1.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都承认儿童的道德发展有一个固定的、不变的发展顺序,较为科学地解释了儿童的品德发展过程。 2.强调道德认知在品德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3.关注儿童品德发展的动态过程,要求教育者重视儿童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实施不同的教育。 4.强调社会环境刺激以及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为教育者对儿童实施道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二、小学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 (一)道德观念的形成 (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1.从他律到自律 2.从效果到动机 3.从别人的自己 4.从片面到全面 三、小学儿童道德认知的培养 (一)加强儿童对道德行为准则的理解,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帮助儿童获得道德行为的经验,确立牢固的道德信念 (三)引导儿童进行道德评价活动,促进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 一、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研究 二、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一)道德情感发展的三种水平 1.直觉的道德情感 2.想象的道德情感 3.伦理的道德情感 (二)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特点 1.道德情感的发展不是等速的 2.道德情感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从狭隘和模糊的态度逐渐发展到初步深刻和比较稳定的态度 4.从具体的道德情感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道德情感 三、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 (一)创设教育情境,陶冶儿童的道德情感 (二)通过审美和美感教育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 (三)培养移情能力,提高儿童调控情感的水平 (四)调节与消除儿童的消极道德情感 (五)重视教师情感对儿童情感的影响 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道德行为发展 一、班杜拉的道德行为发展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著名的研究:攻击性行为榜样作用与儿童观察学习研究 代表作:《社会学习理论》 (一)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 观察学习: 即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是一种“无尝试学习”,是通过替代强化而完成的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 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同时直接接受反馈(强化),即通过学习者的直接反应给予直接强化而完成的学习。 (二)观察学习的影响因素 1.榜样与示范 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而进行的。 2.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班杜拉认为强化包括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形式。 直接强化 学习者亲身行动并直接体验到的后果(被奖励或被惩罚)是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及所接受的强化而加强或减弱自己的行为。 自我强化 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强化、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 (三)社会学习理论的简评及道德教育的借鉴 1.赋予观察性学习或模仿以新的解释并强调其在儿童行为形成中的作用,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一大贡献。 2.强调观察学习中榜样以及替代强化的作用,提示教育者应注意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可资借鉴和学习的榜样。 二、小学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 (一)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动机 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二)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1.分享行为 2.助人行为 3.合作行为 (三)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社会认知 2.移情 移情是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 3.社会学习 三、小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十三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ppt
- 第十三讲 城市总体规划2.ppt
- 第十三课 初识机器人.ppt
- 第十九章 机械技术基础-田鸣.ppt
- 第十九章 财务管理决策与评价.ppt
- 第十九章 税务纠纷的解决.ppt
- 第十九章保管合同1.ppt
- 第十九章企业财务.ppt
- 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 没有幻灯片标题.ppt
- 第十九章汽车行驶系统概述.ppt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高一(上)期中联考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伊金霍洛分校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答案).docx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六中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常州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 2024学校食品安全周活动总结(30篇).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