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教育.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教育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隋唐五代时期的官学 一、中央官学 (一)国子寺 “隋制,国子寺,每岁以四仲月上丁,释奠于先圣先师。……国子寺,掌训教胄子。祭酒一人,亦置功曹、五官、主簿、录事员。领博士五人,助教十人,学生七十二人。太学博士十人,助教二十人,太学生二百人。四门学博士二十人,助教二十人,学生三百人。……国子寺元隶太常。祭酒,一人。属官有主簿、录事。各一人。统国子、太学、四门、书算学,各置博士、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助教、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学生国子一百四十人,太学、四门各三百六十人,书四十人,算八十人。等员。……十三年(公元593年),复置都水台。国子寺罢隶太常,又改寺为学。……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改都水台为监,更名使者为监。罢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置博士五人,从五品,学生七十二人。”(《隋书·百官志》)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教育 (二)国子监 “炀帝即位,多所改革。……改内侍省为长秋监,国子学为国子监,……国子监依旧置祭酒,加置司业一人,从四品,丞三人,加为从六品。并置主簿、录事各一人。国子学置博士,正五品,助教,从七品,员各一人。学生无常员,太学博士、助教各二人,学生五百人。”(《隋书·百官志》) “国子监。祭酒一人,从三品;司业二人,从四品下。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新唐书·百官志》)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教育 (三)六学 唐代中央官学中,由国子监总辖七学,分别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广文馆、律学、书学、算学,其中,前四者为大学性质,后三者属于专科学校性质,七学中的广文馆初设于唐玄宗天宝九年(公元750年),不久即废止,所以,通常称为“六学”。“六学”之中,国子学的地位最高,乃高官子弟入读的学校,太学次之,但亦须官阶在一定品位之上的官员子弟方可入读,四门学地位又次之,除接受一般官员子弟入读外,还可分配一定数量的入读指标给平民子弟中的俊秀者。律学、书学、算学等专门学校,在学生入读资格上,并无特别出身门第限制。 (四)二馆 唐代中央官学,除国子监总辖之六学外,另有“二馆”,即弘文馆与崇文馆。弘文馆初创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初名修文馆,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时更名为弘文馆,由门下省管辖。崇文馆初创于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初名崇贤馆,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时更名为崇文馆,由东宫管辖。“二馆”均系大学性质,乃贵胄子弟受教的机构。 (五)崇玄馆 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设立崇玄学,专习老庄道学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更名为崇玄馆,由礼部管辖。崇玄馆系大学性质,也为贵胄学校。 (六)医学与小学 唐代太医署下设医学,为医学专科学校,秘书省下设小学,为小学程度的贵胄学校。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教育 二、地方官学 隋唐五代时期,由于国家社会的发展日趋稳定,其地方官学的开办也得以顺利进行。例如,唐高宗总章三年(公元670年),中央便曾颁布诏令,明确要求地方州县大力兴学:“诸州县孔子庙堂及学馆有破坏并先来未造者,遂使生徒无肄业之所,先师阙奠祭之仪,久致飘露,深非敬本。宜令所司速事营造。”(《旧唐书·高宗本纪》)又如,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中央又颁布诏令要求:“天下州县,每乡一学,仍择师资,令其教授。”(《旧唐书·玄宗本纪》)唐代地方官学主要分为府州学与县学,属于中学性质,县以下尚有乡学及市镇学,属于小学性质,府州之中亦设有医学与崇玄学等专门学校,分别直辖于中央中书省之太医署及礼部之祠部。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教育 问题与讨论: 唐代官学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与此一时期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元系统的状况有何关系。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教育 第二节:王通及其教育思想 一、王通的生平事迹 王通(公元584-617年),“隋蜀郡司户书佐。大业末,弃官归,以著书讲学为业。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历秦、汉至于后魏,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又依《孔子家语》、扬雄《法言》例,为客主对答之说,号曰《中说》。皆为儒士所称。义宁元年卒,门人薛收等相与议谥曰文中子。”(《旧唐书·王勃传》)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教育 二、王通的教育思想 (一)论儒道 “卓哉,周、孔之道!其神之所为乎?顺之则吉,逆之则凶。” “吾于天下,无去也,无就也,惟道之从。(《中说》) “恶衣薄食,少思寡欲,今人以为诈,我则好诈焉。不为夸炫,若愚似鄙,今人以为耻,我则不耻也。”(《中说》)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教育 (二)论修养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言道之难进也。故君子思过而预防之,所以有诫也。切而不指,勤而不怨,曲而不谄,直而有礼,其惟诫乎?”(《中说》) “处贫贱而不慑,可以富贵矣;僮仆称其恩,可以从政矣;交游称其信,可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