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新音乐的启蒙——学堂乐歌 2 沈心工、李叔同..pptVIP

第2章 新音乐的启蒙——学堂乐歌 2 沈心工、李叔同..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章 新音乐的启蒙——学堂乐歌 2 沈心工、李叔同.

教学内容:学堂乐歌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教学目标:掌握沈、李对学堂乐歌的贡献,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重点:学堂乐歌对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意义。 四、 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 根据日本新式学校唱歌的经验和中国当时的国情,我国“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也是以在学校内集体歌咏、并通过学唱这些歌曲学会西方的记谱法(五线谱、简谱)和基本乐理的知识。 学堂乐歌的创作方式主要是依曲填词、选曲填词、按词选曲。词、曲的中西合璧和进行曲体裁是学堂乐歌的主要特征。 学堂乐歌的创作方式及作品,在当时和随后的20-30年代,曾引起一些音乐家不同程度的批评,有人甚至认为学堂乐歌是“驴唇不对马嘴的杂种歌”。 当时的歌曲大多是单音歌唱(齐唱),极少有合唱。除李叔同外,一般对伴奏均无特定要求。 学堂乐歌发轫于19世纪末而在20世纪最初20年达于鼎盛。 上海具有新式学校的广泛基础和民主思潮的人文背景,成为我国学堂乐歌兴起的前沿基地。 上海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当时具有民主思想的音乐先驱者的大力提倡和身体力行密不可分,其中有两点是极为显明的: 一,都曾留学日本。我国西洋音乐的引进开始主要也是来自日本。 二,以留日学生成为急先锋和中坚的力量大部分是上海籍人,这些人的家庭都较富裕,接触民主思想后,出国探求救国图强之路。他们先在日本组织音乐社团,回国后大力提倡而使学堂乐歌蔚然成风。如沈心工、曾志忞等。即使不是上海籍人,但他们的主要音乐活动地区都涉及到上海,如李叔同等。 沈心工 1、生平简介 1870-1947,音乐教育家,原名庆鸿,笔名心工。出身于道光年间上海望族家庭。幼年在家塾受教,1890年中秀才,1895年执教于圣约翰书院,1897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学堂。 1900年与师范班的同学筹办南洋公学附属小学。1901年毕业后应聘任该附小教师。 1902年4月,东渡日本,自费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得到启发,在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制作,并编写出第1首乐歌《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这是中国人举办近代音乐讲习活动的首创。后因日本政府伙同清朝钦差迫害中国留学生,他与部分同学退学抗议,转入中国人自办的清华学校学习。 2、乐歌创作 1903年2月回国后竭力提倡乐歌活动,在南洋公学首开乐歌课,在务本女塾、龙门师范等处教授、推广乐歌。为教学需要开自编乐歌,从1904年起,先后编辑出版《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1936年修订,精选82首歌曲汇编出版《心工唱歌集》;翻译出版《小学唱歌教授法》。 3、评价 沈心工是点燃乐歌运动火炬,开创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先河的启蒙音乐家,被李叔同称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 从1903年沈心工在学校创立唱歌课,推动中国近现代新音乐启蒙运动开始,中国的音乐事业跨越了几个时代,有了长足的进步。 沈心工发起的乐歌运动是继教会与教会学校里的圣咏、军队里的军歌之后,把西式集体歌唱的演唱方式,广泛引入到了中国的学校。 李叔同 1、生平简介 1880-1942,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生于天津官商家庭。 学贯中西,艺专多科,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中,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 刘质平(左) 李叔同(中) 丰子恺(右) 2、艺术贡献 (1)音乐方面 李叔同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 他较早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乐歌题材。1905年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即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 他是中国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音乐家。他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钢琴。 1906年在日本创办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第1期于当年2月8日在东京印就,5天后寄往国内,由由上海公益社出版,开明书店发行(64开,30页),只出版了1期。 1984年在东京图书馆被发现。 1912-1918年是李叔同直接投身学校音乐教育的时期,也是他音乐创作生涯中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 他编创的歌曲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文辞秀丽,富于诗情画意,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多选用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较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 (2)话剧方面 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1906年冬天在日本与友人一起创办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 1907年2月,春柳社为国内徐淮水灾赈灾义演《茶花女遗事》,李扮茶花女玛格丽特。这是国人上演

文档评论(0)

kfcel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