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科技]连铸连轧生产技术讲义概论-1
缩短生产周期,显著节能,可通过加热均温使铸坯塑性改善和变形均匀,有利于钢材质量提高。 CC-HCR工艺的优点 在连铸机和轧机之间不存在同步要求,并且可利用加热炉进行中间缓冲,大大减少了两个工序之间互相牵连制约的程度,增大了灵活性,提高了作业率; 可实现多流连铸共轧机,使轧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CC-HCR工艺适合于以下情况 钢种特性本身要求进行均热以提高铸坯塑性及物理机械性能。 连铸机与轧机相距较远,无法直接快速传送; 连铸机流数较多,管理较复杂,需要用加热炉作缓冲; 轧制产品规格多,需经常换辊和交换及变换规程或轧制宽度大于1500mm宽带钢产品; 新日铁于1981年6月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宽带钢CC-DR工艺,同年底日本的室兰厂、新日铁大分厂、君津厂和八幡厂,日本钢管公司福山厂等都相继实现了连铸坯热装和直接轧制工艺。 美国纽克公司达林顿厂和诺福克厂于20世纪70年代末,采用2流小方坯连铸机配置感应补偿加热炉和13架连轧机,实现了小型材的CC-DR工艺。 小型材的CC-DR 宽带钢的CC-DR CC-DR工艺 在欧洲,发展比日本晚一些,80年代中期开始 德国不莱梅钢厂装炉温度500℃,热装率30%; 德国蒂森钢铁公司的布鲁克豪森厂平均装炉温度为400℃; 比利时的考克里尔公司彻它尔(Chertal)厂; 法国的索拉克公司佛曼伦季厂; 奥地利的林茨厂。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最值得注意的重大新进展主要有远距离连铸-直接轧制工艺。 1987年6月新日铁八幡厂实现了远距离CC-DR工艺、随后川崎制铁水岛厂也开发成功了远距离CC-DR工艺。 宝钢2050mm热带轧机于1995达到热装率为60%,平均热装温度为500~550℃。 本钢1700mm热连轧厂铸坯平均装炉温度为500℃,热装率80%左右。 我国CC-DR和 HCR工艺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锡兴钢铁公司连铸坯直接热装轧制窄带钢试验生产线” “沈阳钢厂连铸坯直接轧制小型材生产试验线” 武钢1985年4月实现了HCR工艺,热装温度在400℃左右,热装率可达60%以上,平均热装温度达550℃以上。 上钢五厂及济南钢铁总厂的远距离HCR工艺 在20世纪80年代末 1)连铸坯及轧材质量的保证技术; 2)连铸坯及轧材温度的保证技术; 3)板坯宽度的调节技术和自由程序轧制技术; 4)炼钢-连铸-轧钢一体化生产管理技术; 5)保证工艺与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技术等多项综合技术。 实现连铸-连轧,即CC-DR和DHCR工艺的主要技术关键 图1-5 连铸-直接轧制(CC-DR)工艺与采用的关键技术 A 保证温度的技术 1-钢包输送;2-恒高速浇注;3-板坯测量;4-雾化二次冷却;5-液芯前端位置控制;6-铸机内及辊道周围绝热; 7-短运送线及转盘;8-边部温度补偿器(ETC);9-边部质量补偿器(EQC);10-中间坯增厚;11-高速穿带 B.保证质量的技术 1-转炉出渣孔堵塞;2-成分控制;3-真空处理RH;4-钢包-中间包-结晶器保护;5-加大中间包;6-结晶器液面控制; 7-适当的渣粉;8-缩短辊子间距;9-四点矫直;10-压缩铸造;11-利用计算机系统判断质量;12-毛刺清理装置 C 保证计划安排的技术 1-高速改变结晶器宽度;2-VSB宽度大压下;3-生产制度的计算机控制系统;4-减少分级数 D 保证机组可靠性的技术 1-辊子在线调整检查;2-辊子冷却;3-加强铸机及辊子强度 * 连铸连轧生产技术 RAL 连铸连轧生产技术 主讲人:张晓明 东北大学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1 概论 1.1连铸技术的发展概况 1.2厚板坯连铸与轧制的衔接模式 1.3连铸坯热装及直接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1.4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概况 1.5 带钢直接连铸技术的发展概况 1.1 连铸技术的发展概况 有相对滑动-固定振动式结晶器 无相对滑动-移动式结晶器 连铸的概念 所谓连铸是将钢水连续注入水冷结晶器中,凝固成硬壳后从结晶器出口连续拉出或送出,经喷水冷却,完全凝固后切成坯料或直送轧制的铸造工艺。 连铸的方法 根据铸坯与结晶器器壁间是否有相对运动可以分为: 金属连续浇铸思想的启蒙阶段 连铸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40~1930年) 1840年美国人塞勒斯(Sellers)获得连续铸铅的专利; 1856年英国人贝塞麦(Henry Bessemer)提出了采用双辊连铸机浇铸出了金属锡箔、铅板和玻璃板,并获专利; 1887年德国人戴伦(R.M.Daelen)提出了与现代连铸机相似的连铸设备的建议,在其开发的设备中已包括了上下敞开的结晶器、液态金属注入、二次冷却段、引锭杆和铸坯切割装置等。 第二阶段 (19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