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 尹国昌 副教授 2011.4.8 目录 一、引言(力量训练的目的与任务 ) 二、力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三、力量训练的理论基础 四、力量训练的基本知识、概念 五、肌肉力量分类 六、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 七、肌肉力量的测评 八、力量训练原则 九、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十、力量素质的相互关系 一、引言 力量是人类生产、生活一切体力活动必不可少的身体素质。 力量素质是人体身体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也是身体素质中首要素质,在五大身体素质(力量、速度、灵敏、柔韧和耐力)中,力量排在第一位。 在体育运动中,力量素质是决定运动成绩高低、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 二、力的基本知识、概念 (一) “力”是个象形字。“力”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 1 、有学者认为:力颇像古代的犁形,上部为犁把,下部为耕地的犁头,古代称为“耒耜(lěisì)”。耕田要用力,所以“力”字就用为“力量”之“力”。 (对“男”的解释) 2 、有学者认为:力是手连臂的象形,手和臂加起来表示有力量。 3、有学者认为:力像“人筋之形”。《说文》:“力、筋也。象人筋之形。”筋下曰:肉之力也。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4、古文中关于力 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二)普通意义上的“力” 1、力量,力气,动物筋肉的效能:身强~壮。 引(1).身体器官的效能:目~,脑~。 (2)一切事物的效能:电~,药~,浮~,说服~,生产~。 2、 用极大的力量,尽力:~战,据理力争。 3、常言力: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 4、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力。 (三) “力”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力(力量) 1.physical strength 2.force 3.power; strength 4.ability (四)物理学的 “力” 1、力的产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力”。 (1)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力是物体(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受力物体,后者是施力物体。只要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但施力物同时也是受力物,受力物同时也是施力物。主要是看哪种物体或哪种物质是主动,哪种物体或哪种物质是被动来判断施力物与受力物。平常所说,物体受到了力,而没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是存在的。不管是直接接触物体间的力,还是间接接触的物体间的力作用;也不管是宏观物体间的力作用,还是微观物体间的力作用,都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 (2)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要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实现。 2、力的效果:当物体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后,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速度或动量发生变化)或者发生形变. (1)形变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所谓形变是指物体的形状和体积的变化。 (2)改变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谓运动状态的变化指的是物体的速度变化,包括速度大小或方向的变化,即产生加速度。而且,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量或物体形态的变化量,取决于力对时间和空间的累积效应。 3 、力的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根据力的定义,对任何一个物体,力与它产生的加速度方向相同,它的大小与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成正比。且两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是该两力分别作用于该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4、力的描述: 如何定量地描述相互作用呢?我们定义某时刻作用在某物体上的力这种相互作用正比于该物体此刻速度的变化率[1],也正比于该物体的质量。如果选取一定的单位制取比例系数为一就是牛顿定义的力的定量方法,即F=ma.其中m代表物体的惯性质量,a代表加速度。此公式使用国际单位制,质量单位用千克。 5、力的分类: 1)根据力的性质可分为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2)根据力的效果可分为拉力、张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3)根据研究对象可分为外力和内力。 6、力的性质 (1)物质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摆脱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2)相互性: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3)矢量性: 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