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第五章 元明清文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第五章 元明清文学课件

第一章 先秦两汉文学 第五章 元明清文学 元明清三代,历时六百余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可选篇目 梧桐雨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满井游记 圆圆曲 三国演义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元杂剧简介 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融合多种艺术样式的优长而形成的一种成熟的戏曲样式。 元杂剧在当时被称为“传奇”,有时也与散曲一起统称为“北曲”。通常称之为“元杂剧”、“北杂剧”或“元曲”。它兴起于金末元初,并广泛流行于北方地区。元灭南宋,入主中原之后,元杂剧迅速流行开来。 元杂剧的分期 以延佑年间为界,元杂剧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的成就较后期为高,著名作家主要有关汉卿、王实甫、杨显之、白朴、马致远、高秀文、石君宝、纪君祥、尚仲贤、郑挺玉、康进之等。 后期的杂剧作家主要有乔吉、郑光祖、秦简夫、宫天挺等。 梧桐雨 ——白朴 白朴 汉族,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 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位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 题 解 《梧桐雨》是一部宫廷爱情悲剧,全名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描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两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精彩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将感情表现得十分生动。 剧情梗概 描写安史之乱前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本欲将他斩首,惜其骁勇,将他押至京城问罪。丞相张九龄奏请明皇杀掉安禄山,明皇不从,反而召见授官。此时贵妃正受宠幸,奉明皇命收安禄山为义子,赐洗儿钱。后来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不和,出京任范阳节度使。七月七日,贵妃与明皇在长生殿欢宴。明皇将金钗钿盒赐给贵妃,酒酣之际,二人深感牛郎织女的坚贞,对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贵妃正在品尝她喜爱的荔枝,安禄山谋反的消息传到,明皇携贵 妃仓皇入蜀。驻扎马嵬驿时,军队起了骚乱。龙武将军陈元礼请明皇诛杀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明皇依言而行。但军队仍不肯前进,陈元礼又请诛媚惑君王的杨贵妃。明皇无奈,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中,由她自尽。这样,军队得到了安抚,保护明皇逃亡。肃宗收复京都后,太上皇(明皇)闲居西宫,悬挂贵妃像,与之朝夕相对,追念不已。一夜,明皇正在梦中与贵妃相见,却被梧桐雨惊醒。他追思往日与贵妃欢爱情景,惆怅万分。 这里节选的是第四折写的是已经退位的太上皇李隆基沦为孤家寡人,一人独居于西宫,孤独愁闷地思念杨贵妃。   剧本第四折描写唐明皇在“秋夜梧桐雨”的环境下思念杨贵妃,心理刻画细致入微,人物的悲凉心境与戏剧氛围协调一致,用雨打梧桐叶的实写引出“雨滴人心碎”的虚写,既切合人物的精神风貌又富有诗意,是元人杂剧中场面描写中的上品。如   [三煞]润蒙蒙杨柳雨,凄凄院宇侵帘幕;细丝丝梅子雨,装点江干满楼阁;杏花雨红湿阑,梨花雨玉容寂寞;荷花雨翠盖翩翻,豆花雨 绿叶萧条。都不似你惊魂破梦,助恨添愁,彻夜连宵。莫不是水仙弄娇,蘸杨柳洒风飘。   (这一折颇讲究词采,长于比喻和铺陈描写,煞尾三支曲子摹写各种雨声,   全用比喻,叠玉连珠,以物托思,声情并茂。还运用了叠字、排比、对偶。其用词之精美,铺陈之赡富,联想之深广,皆充分体现了白朴的曲词“风骨磊石鬼,词源滂沛”的特色。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启(1336年—1374年),字季迪,号青丘子,江苏苏州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高启性格疏放,不拘礼法,曾拒绝朱元璋给他的高位,后被借故处死,死时年仅三十九。他诗文皆工,众体兼长,是明代诗歌才华最为突出,也是成就最高的诗人。有《高青丘集》。著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此诗首段写景,中间怀古,当南北分裂时,割据东南者皆以金陵形胜之地,建都于此,恃长江天堑以为固,往往不旋踵而覆亡;最后以明太祖统一南北,四海一家,不必再以长江为天堑作结。 评 析 诗的开头描写所看到的景色: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东下,锺山似蟠龙乘风西上。江山形胜,使诗人想起当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杂宝,以镇压金陵的“天子之气”,但徒劳无功,金陵依然“王气”旺盛,今天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 接着笔头一转,写诗人自己的心绪和感慨。诗人说自己本是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台眺江的。建国之初,气象更新,何来愁思?读完全诗,便不难明白,他是从历史的教训而生忧患。“荒烟落日”的远景使他引发“苍茫万古意” ,石 头城下的涛声使他想起了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