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生入学考试]11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2.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 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 *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历史上的社会和谐思想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大同”社会的理想 。 在西方,自近代以来,有不少学者也先后提出过一些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思想和理论,蕴涵着许多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空想 社会主义,也曾提出过建立 和谐社会的构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 2. 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和谐思想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在长期实践中,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明确提出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 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