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水稻病虫害防治培训课件演示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2014-5-21 水稻纹枯病叶鞘和叶上菌核 水稻纹枯病病斑放大 发病规律 一般从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前后达发病高峰,乳熟期后病情下降。 温度在25-31℃和饱和湿度为病害流行的最有利条件。 过量施氮肥,高度密植,灌水过深过多或偏迟,均为诱发病害的主要因素。 化学防治 5%井冈霉素水剂150毫升/亩或20%粉剂50克/亩 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克/亩 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g /亩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亩 对水50千克喷雾,重病田需打药2次,间隔期为7-10天。 烯唑醇水稻幼穗开始分化(幼穗形成约0.2公分时)后 不推荐使用! 化学防治 20%甲基胂酸锌(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克/亩,加水100升喷雾或加水400升泼浇。 5%田安水剂200克/亩,加水100升喷雾或加水400升泼浇。 这两种药剂防治效果好,残效期长,但必须在孕穗前使用,否则会发生药害。 丁菌隆,杭州南郊化学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用作防治纹枯病有特效。 丁菌隆防治纹枯病药效优于井岗霉素,且持效期长。 3.水稻烂秧病 烂秧是水稻种子、幼苗在秧田期死亡的总称,包括烂种、烂芽、死苗等,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分生理性和侵染性两种。 生理性烂秧:由低温缺氧、盐碱害和风害等引起。 侵染性烂秧:绵腐病、腐败病和立枯病等引起,茎基腐烂易拔起,心叶萎垂卷缩,茎基软腐,全株黄褐枯死。 化学防治 防治水稻旱育秧立枯病: ①首选植物生长剂-20%稻灵·噁霉(移栽灵)乳油,4-5毫升/m2 ②用35%福·甲霜(立枯灵)可湿性粉剂液剂 4. 水稻螟虫 二化螟为我国南北各稻区的主要害虫。 危害: 苗期、分蘖期为害水稻,造成枯心苗; 孕穗期为害水稻,造成枯孕穗; 破口抽穗期为害水稻,造成白穗。 二化螟 发生规律 成虫有趋光、喜在多肥、嫩绿的水稻上产卵产卵的习性。 成虫白天常潜伏在秧苗下部,黄昏后飞出活动。 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中为害,造成枯鞘,到2-3龄后蛀人茎秆,造成枯心、白穗。 水稻分蘖期、孕穗后期至抽穗期侵入率高。 化学防治 50克/升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1.5~2.5g有效成份/亩 氟虫腈+敌百虫(1:49),50g有效成份/亩 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40~50g有效成份/亩 10%呋喃虫酰肼悬浮剂(福先) 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喷雾施药,最好维持田间水层2-3天,效果更好。 氟虫腈对蜜蜂和水生生物的毒性高,特别对虾、蟹的毒性很高,因此,不要在蜜蜂养殖区和虾蟹养殖地区使用,如要使用,建议排干田水后再使用。使用氟虫腈后的稻田,田水不要排入鱼塘和河沟中。 化学防治 20%三唑磷乳油,30~40g有效成份/亩。 使用技术要点: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喷雾。由于三唑磷残留期较长,对水稻褐飞虱有刺激增长作用,因此宜在水稻抽穗期以前使用,推荐在早稻或上半年使用。 5. 稻飞虱 俗称、蠓虫,蚰虫。其中以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为害较重。两种飞虱为害都是群集在稻株的下部取食,成虫和若虫均能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液。虫量大时引起稻株下部变黑,瘫痪倒伏,俗称“冒顶,透天”,导致严重减产或绝收。 褐飞虱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两种飞虱都有远距离迁飞习性 稻飞虱 * * * * 水稻病虫害防治 甘瑾 莲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站长 主要内容 稻瘟病 稻飞虱 促早熟 1. 稻瘟病简介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脖瘟等。凡是有水稻种植的地方,都有发生。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严重地块绝收。 苗瘟 叶瘟* 节瘟 穗颈瘟* 谷粒瘟 稻瘟病在水稻各生育期和各个部位均可发生。 症 状 苗瘟症状 秧苗在三叶期前发病,主要由种子带菌所引起,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病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 叶瘟 在秧苗三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分蘖期至拔节期发生比较重。 叶瘟防治指标:病叶率3%。 病斑常因天气条件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分为四种类型。 。 普通型(慢性型) 普通型(慢性型)为最常见的症状。病斑梭形,外圈淡黄色,内圈为褐色,中央崩解圈灰白色。病斑中央连外圈的叶脉变为褐色线,两端延伸至健部组织,称坏死线。“三圈一线”是慢性型病斑的典型特征。 急性型病斑 产生暗绿色近圆形至椭圆形的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是此病流行的预兆。 褐点型病斑 在抗病品种的老叶上,或者发病条件不适宜时,产生针头大小的褐点病斑。 白点型病斑 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白斑。如果天气条件有利,可迅速扩展成为急性型病斑。 (3)节瘟 多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围绕节部扩展,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