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3城市的本质和房地产市场
第三章 城市的本质和房地产市场 城市的经济含义与形成原因 城市的数量和大小 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 房地产空间市场与资产市场 第一节 城市的经济含义与形成原因 一、城市的经济和行政含义 城市的经济含义:某一地理区域具有相对较高的人口密度,则该区域就可成为城市。即从经济意义上而言,通常将人口密度作为判别城市的标准。 中国: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设镇; 非农业人口:60,000人以上设市。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交通便利;能得到淡水供应等。 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的行政含义:由国家民政部批准的建制城市。包括两层概念:其一是市辖区,即该城市下辖的行政区(城区和郊区);其二是市域,包括市辖县、县级市等,包括了城市的全部范围。 美国行政上城市的定义:某一市政当局行使责权并提供公共服务的区域。 二、城市形成的原因 造成工作机会集中、产品和服务丰富,进而吸引大量人群聚集成为城市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地区间的比较优势、生产的规模经济以及生产与市场销售的聚集经济。 1.比较优势 两城市生产小麦和棉花的比较优势 城市A在生产棉花上具有比较优势。同理,城市B在生产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 地区的比较优势使得地区间的贸易变得有利可图,地区间的贸易促进了市场型城市的发展。 两个城市间的生产力差别与运输成本的关系,决定了贸易的盈利性。 2.规模经济 当劳动者聚集在一起时将形成更高的生产效率,即所谓的规模经济,从而导致了工厂的产生。 一方面,劳动者可以形成分工,提高劳动熟练程度,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另一方面,劳动者聚集后有可能购买价格更高、效率更高的大型机器设备。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工厂式的集中化大生产取代了分散的家庭式生产,从而带来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聚集,就为城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聚集经济 当企业聚集在一起时,每个企业都会因为其他企业的存在而提高生产效率或降低生产成本,即存在正的外部性。这一现象被称为聚集经济。 分两个层次:一、产业内聚集经济,或本地化聚集经济二、产业间聚集经济,或城市化聚集经济。 聚集经济产生的原因: 相同类企业的聚集能吸引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供应商,从而可以降低原材料的购买成本和运输成本; 企业聚集将带动劳动力市场的聚集,从而降低通勤成本,方便劳动力合理流动,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 企业聚集促进了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知识外溢”效应。 三、城市经济的特点 1.城市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所在国家的经济; 城市没有自己的货币,不能制定自己的货币政策 2.城市经济是完全开放的。 在城市间,商品、劳动力和投资的流动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如关税和配额) 城市经济中的各组成部分依据其产品流向,划分为两大部分:输出型企业;非输出型企业。 第二节 城市的数量和大小 一、中心地理论 需解决的两个问题 1.城市发展的数量问题; 2.城市发展的大小问题。 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最早提出并逐步完善的中心地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提供了一套预测特定区域内城市数量、规模和范围的方法。 中心地理论抽象模型:假设一个对外封闭的圆形区域,区域总人口为12万人,初始状态为均匀分布。该区域中存在三种消费品:日用便利品、书籍和家具电器。每12万人需要一家家具电器商城,每2万人需要一家书店,每5000人需要一家便利超市。 该区域内一共形成了17个城市。 区域中心的城市A拥有最大的规模,不仅具有最多的人口,而且具有最完整的产业,销售所有三种商品:家具电器销往区域内所有城市,书籍除满足自身需要外,同时销往周边的4个C城市,便利超市则仅满足自身需要。 城市B规模居中,人口1万人(支撑2家便利超市),城市中仅存在书店和便利超市两种产业,书店除满足自身需要外,同时销往周边的2个C城市,后者仅供城市内部人口使用。 城市C规模最小,人口5000人(支撑1家便利超市),城市中仅存在一种产业。 区域内形成了三种等级的城市:城市A具有最高等级,城市B居中,城市C等级最低。每个城市都向比其等级低的城市输出商品,同时从比其等级高的城市输入商品。 三个结论: 不同商品在人均需求和规模经济上的差异性→城市规模和范围上出现分化; 特定区域内城市主体将是大批中小城市,大城市数量则是有限的; 特定区域内,消费者总是前往更大的城市进行消费,而非前往同类城市或更小的城市。 二、城市数量和大小的实证研究 “排名/规模法则”:Zipf(1949)等学者发现,对于一个国家中人口规模排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编版(部编版)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员工培训---病理.ppt
- 2025年上海市数学高考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第10讲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1类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含详解.docx
- 养老院活动记录表(新版).doc VIP
-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基础知识《填空题》专项练习及一套完整答案.docx
- 建设工程质量资料管理.ppt VIP
- 酒店智能弱电系统工程设计模板.doc VIP
- 烟草种植气象服务规范.pdf VIP
- 2023上海高三二模优秀作文汇编.doc
- 第5 2课《学习工匠事迹,领略工匠风采》(课件)-【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件(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