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7-3新闻与舆论.pptVIP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3新闻与舆论

新闻与舆论 一、我国的舆论观 《左传》:“晋使听舆人之诵。” “舆”的本意是车厢或轿子,“舆人”则是赶车、抬轿子的人,泛指“下等人”,引申为众人,舆论就是舆人之论,即“拉车抬轿者的意见”,就是众人之论。 定义: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众事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舆论乃舆人之论——下等人的意见 近代,中国报人将舆论同民主政治联系起来,赋予舆论以新的含义。王韬指出报纸是“博采舆论”的工具 夫舆论者何?多数人意见之公表于外者也 ——“舆论界骄子”梁启超 舆论为事实之母,报界诸君又为舆论之母 ——孙中山 二、西方对舆论的认识 “舆论指群众就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公开表达出来的意见的综合”——《美利坚百科全书》“舆论条” 公共舆论是人们表达他们意志和意见的天然方式,其中有一切种类的错误和真理——黑格尔 所谓舆论,就是愚蠢、软弱、偏见、正确、错误、固执以及报纸文章的大杂烩 ——皮尔 本质:舆论作为公共意见(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务为指向。 三、舆论的基本要素 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主、客、本、载体 1、舆论的主体——公众 公众指的是社会中有共同利益,面对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或现象持有自主判断和表达的人群。 其特点:有鲜明的自主意识,有自主判断问题的能力;人群组合有随机性,比较松散;在自愿的原则下,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平等交流,形成舆论。 2、舆论的客体——事实。 哪些事实容易形成舆论? ■私人事件和公共事件; ■新鲜事实和旧的事实; ■悬而未决的事实和已成定论的事实。 3、舆论的本体——意见。 舆论既然是公众对某一共同关心的事件形成的看法,那么这种看法就是意见,意见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 “不置可否”和“无所谓”是一种舆论吗? ■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是舆论吗? ■ “众说纷纭”形成舆论了吗? ■ 语言和行动都是表达意见的方式吗? 4、舆论的载体——传播。 ■私人的、不公开的传播是舆论吗? ■多大范围的传播形成舆论呢? 四、舆论的特点 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 ①公开性:潜伏的意见就是社会情绪,不是舆论 ②公共性:个别的仅私人的小事不可能引发广泛的社会舆论 ③急迫性 迫在眼前迫切需要解决问题 ④广泛性 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⑤评价性 有主观倾向、是论断性的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 五、舆论与新闻的关系 舆论与新闻的联系: 新闻与舆论之间有明显的共同点,它们都是公开传播的,它们都对新近发生的事实作出反应。 舆论与新闻的区别 第一,新闻以传播信息为第一要义,它着眼于新近发生变动的事实;而舆论则是众人针对现实中存在的特定事实所表示的意见。 第二,新闻要以尽可能客观、公正、全面的态度反映事实, 而舆论则带有鲜明突出的倾向性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第三,新闻寻求受众的共同兴趣,传播得越广泛越好,追求无差别的覆盖面;而舆论的传播则具有一定的影响企图,而且是在利益相近的人们中间传播,其范围往往被利益、地位、观念所框定。 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 1、反映并代表舆论 1998年朱镕基总理在视察“焦点访谈”为栏目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2、引发舆论 1999年5月8日,驻南使馆被北约轰炸,三新闻工作者遇难。报道后引发了舆论。国人纷纷发言、行动。 (“议程设置”功能)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正确的舆论引导的要求 提供真实、充分的信息,避免造成舆论误区和社会心理震荡 注意对新闻信息的过滤、综合和解析工作,为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平衡,寻找共同支点 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弘扬正气,协助树立正确的主流价值观 注意贴近群众,发现并协助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沟通情况。 六、舆论的社会功能 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美国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华盛顿邮报》的2名记者挖出来,引发舆论,后导致尼克松被弹劾。 2、对公众行为的鼓舞和约束 如对徐虎等的报导,对公众的行为具有引导的作用。不过有时候存在误区,如大肆宣扬报道未成年人的舍己救人的事迹等。 舆论的负面功能 舆论是把双刃剑,大多时候它促进历史进步,但有时它也扮演绊脚石的角色。舆论的作用是正负双向的。 负面功能:舆论是把双刃剑,有时候舆论可能误导公众。 文化大革命时候大肆批斗;布鲁诺被烧死在火刑柱上,反为舆论赞同;希特勒的宣传误导舆论,造成世界性的灾难。 第三节:新闻媒介和舆论的关系 新闻舆论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传媒对最近事态的意见表达 一、新闻舆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