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pptVIP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

1.掌握北魏建立以及统一北方和孝文帝迁都的有关知识。 2.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作用。 3.理解北魏统一、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促进;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1、北魏的建立: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 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评价孝文帝,主要根据他的改革;评 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 2.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曹魏 B.西晋  C.北魏 D.前秦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你能做对吗 阅读下列材料: 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请回答: (1)列举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一次中国古代改革? (2)你知道这场改革的前后,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吗? 北魏孝文帝改革 服饰,姓氏,婚姻,官制等 *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 北朝民歌欣赏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鲜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匈奴 鲜卑 鲜卑 羯(jié) 氐(dī) 羌(qiāng) 晋 鲜卑 鲜卑 晋 民族 都城 时间 4世纪后期 439年 平城 鲜卑族拓跋部 2、北魏统一北方: 时间: 北魏统一北方,初步结束了前秦瓦解后北方的分裂局面,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褶服”。裤褶服是北方民族日常穿用的服饰,但在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主要是改大袖口,改阔裤腿,多作为军服或休闲装,在南朝时盛行。 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北魏骑兵俑 zhe 少数民族贵族的服饰有什么 特点?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汉人最初是席地而座,即以席为坐。这是一种很不舒服的坐姿;两席屈折,膝向前,上身的体重全部由臀部挤压在腿上,下肢极易酸麻,久之还可能变形。所以,当高坐具的胡床传入中原后,很快受到部份汉人的欢迎,原来的跪姿转变成了坐姿 。胡床最初是一种以绳连缀在木头上,可开可合,携带方便,无靠背的折叠凳,类似今天的马扎。汉人使用胡床,开始只见于军旅,到了北朝,从宫廷到民间都有人以胡床为坐具。 方凳 胡床 洛阳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 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1.迁都 平城 洛阳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 原因 影响 孝文帝 迁都 洛阳 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 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 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 文化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为进一步实行改革 创造了条件 洛阳是我国古都之一,驰名中外 的历史文化名城,你还记得我们 学过的哪些朝代曾在这里建都? 东周 东汉 曹魏 西晋 北魏孝文帝 2.迁都之后的改革措施: 假如你是孝文帝,在迁都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学习汉族 文化呢? 北魏文官俑 改革措施: 汉族服饰俑 鲜卑服饰俑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 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刘 独孤 贺 贺赖 陆 步六孤 穆 邱穆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