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行为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攻击行为研究

1 为什么要研究攻击行为 在人类有记载的5600年的历史中,共计发生了14,400次战争;今天,平均一天要发生95,000次犯罪事件,其中会有50人死于谋杀;人类是少数几个会系统性规模性杀死自己同伴的种系之一。 总之,攻击行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研究攻击行为能帮助我们制定减少社会中攻击的策略 2 攻击行为 2.1 攻击的概念 (1) 解剖学定义:攻击是指那些导致对方逃跑或给对方造成伤害的行为或行为模式。 这是习性学家在对动物进行研究的时候对攻击的解释。 (2) 强调目的的定义:多拉德提出“攻击是指以给对方造成伤害为目标的行为。” (3) 强调后果的定义:攻击是指给另一个体造成伤害的行为。 (4) 社会判断定义:班杜拉指出,攻击是人们根据行为者和行为本身的特性对某些伤 害性行为做出的一种判断。班杜拉认为,攻击和道德、利他一样,是一个涉及到 行为结果、形式、强度和行为者与行为对方的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复杂结构。 (5)敌对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敌对性攻击是一种源自愤怒的行为,目的是将痛苦或 伤害加给别人。而在工具性攻击中,则是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这伤害是作为达 成某种目的的手段,而非以造成痛苦为目的的。 我们在这里可以将攻击行为理解为以引起他人身体或心理痛苦为目的的故意行为, 这个行动可能是身体上或言语上的,也许会成功,也许不然,重要的是意图。 2.2 为什么攻击 2.2.1攻击是天生的? 精神分析理论 基本思想 他提出了死的本能的概念—塔那托斯,即每个人都有一种毁灭自己的本能欲 望。由于自我在充分发挥着作用,它不允许人自我毁灭,于是这种本能就转向他人。 挫折-攻击假说 1939年,几位心理学家修订了佛洛伊德早期的著作,提出了挫折-攻击假说。攻 击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前提,而且挫折的存在总是导致某种形式的攻 击。其中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就是间接攻击,比如把工作中的挫折发泄到配偶身上, 或者在工作中作梗或者散布有关老板的谣言以达到对老板的攻击;另外一种形式是 升华,比如一个人受挫后可以跑上几里路或打篮球来消耗紧张。 习性学理论 基本思想 动物的行为模式系统是在发育过程中随着成熟而出现的,不是经过学习获得 的。动物某种行为模式出现的时间和形式是由种系进化过程形成的一些固定的行为 模式决定的。所谓“固定行为模式”是指物种与生俱来的用以帮助其适应环境的行 为反应。 攻击是人类和动物的一种本能,它同喂食、逃跑、生殖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和 动物的四大本能系统。人和动物攻击的驱力来自有机体内部,与外界刺激无关。个 体攻击的能量会在有机体内不断积累,最终通过攻击行为而获得释放。 攻击具有护种功能 ( 保持同一物种在环境中的分布平衡; 保证优秀成员繁殖后代,使物种更具有适应性;( ( 保护幼雏 斗争本能 热带丽鲷鱼在自然环境中并不攻击同类的雄性,也不攻击异种鱼。若将所有同 种类的丽鲷鱼移走,只剩下一只失去目标的雄性丽鲷鱼,于是,没有同类的雄性, 就攻击其他类的雄性,没有雄性就攻击雌性。 脊椎动物中普遍具有攻击性的现象表明,攻击之所以在进化过程中被保留下 来,乃因为其具有使动物存活的价值。同时,所有的动物似乎都已演化出一种有力 的抑制机制,使它们在这么做对其最有利的情况下,抑制它们的攻击。因此,即便 是攻击倾向最强的动物而言,攻击也是一种选择性策略—取决于这种动物先前的社 会经验,以及当时所处的特定的社会环境。 遗传学的观点 XYY的男性攻击性比较强;某些特定的反社会攻击行为具有高遗传性,而且在 家族中的表现很明显。 生理机制 刺激大脑中的杏仁核,温顺的动物会变得暴戾,某些化学成分也会影响攻击行 为。 2.2.2还是后天学习的? 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任何社会行为都可以借由直接经验(个体由于行为而直接得到奖 赏);间接经验(模仿其他个体的行为)而获得(社会化过程)。班杜拉进行了一系 列实验: 让小孩子分别在A. 现场 B. 录像 C. 卡通 D. 控制 四种条件下看一个成 人攻击一个玩偶,之后观察当孩子单独与玩偶相处时发生攻击行为的比例。 在另外一个实验中,他们绐儿童看一部5分钟的电视片,片中主人公(榜样)对一个 塑料假人表现多种攻击行为。随后把儿童分三组,有一组儿童所看到的结尾是榜样 因攻击假人而受到奖赏;另一组儿童看的结局是榜样因攻击行为而受到惩罚;第三 组儿童为控制组,他们没有看榜样因自己暴露行为得到任何结果。看电视片后,所 有儿童都单独带进实验室,室内布置的玩具和电视片中情况类同。每个儿童在实验 室中玩10分钟,由单向玻璃观察其行为。实验发现,看了榜样因自己行为受到惩 罚的第二组儿童,模仿攻击反应明显比其他两组儿童少。 班杜拉等人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间有各种奖品的房间里,告知儿童,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