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的研究文学发展小组名称羽墨云轩班级五班作者丁乐琰目录名称历史简介特征演进分期其他名称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在其中舒卷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悠久的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古代为中国文学发生以后不断的发展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学而使其传统文学发展到其顶点的时期就是中国文学最光荣的时期近代为中国的传统文学受某种势力的压力失去自己的传统不能再向上发展由其顶点日趋下坡的时期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分明而极重要的事实历史简介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
古代文学的研究——文学发展 小组名称:羽墨云轩 班级:五(4)班 作者:丁乐琰 目录 1.名称 2.历史简介 3.特征 4.演进 5.分期 6.其他 名称 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在其中舒卷;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悠久的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古代”为中国文学发生以后不断的发展,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学,而使其传统文学发展到其顶点的时期,就是中国文学最光荣的时期。“近代”为中国的传统文学受某种势力的压力,失去自己的传统,不能再向上发展,由其顶点日趋下坡的时期。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分明而极重要的事实。 历史简介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在古籍中时有记载。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本,归其泽!”(《礼记·郊特牲》)这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至于传说为尧舜时期的《击壤歌》、《康衢谣》、《卿云歌》、《尧戒》、《赓歌》、 《南风歌》等[2]??,从其思想内容和 语词来看,显然都是后人的伪托。倒是有些简单质朴的韵语,可能是原始歌谣的 遗留。如《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宍古肉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吕氏春秋·音初篇》所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的“候人兮猗”,虽只有一句,却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比较可信的夏代诗歌的遗文。属于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反映了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先 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后来的文字记录大多是片断零散的,有些已经被后人改造,中国神话的原始形态并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 特征 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形成和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 :①容易引起具体意象。由于汉字具有表意性特征,其自身排列有时就会引起某种具体的意象。例如赋和骈文,就大量运用同形旁的字。中国文字的象征表意特征造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②汉字一般为单文独义、一字一音,这就使中国诗歌的音节变化有了一整套独特的谨严的格律,并且在外观上构成整齐对称的形式美。③汉语有四声,诗人们利用汉语言的这种特性,写诗时注意字声安排,于是近体诗(五言律诗、绝句,七言律诗、绝句)、词、散曲等诗歌体应运而生,并统领诗坛达千年之久。诗歌充分利用四声变化,造成了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④文言文作为特殊的书面语言,可与日常用语长期分离而保持官方语言的地位,这就发生了文学在文言和白话两个不同的轨道上运行、内容与形式皆有巨大的差异的现象。 演进 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每个文体都有一个从萌生到形成再成熟的过程,所谓文体发展不平衡,包含这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各种文体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有先有后。另一方面,各种文体从萌生形成再到成熟,其过程的长短也不同。 二、朝代的不平衡。各个朝代文学的总体成就是不一样的,有的朝代相对繁荣些,有的朝代相对平庸些,这很容易理解。 三、地域的不平衡。所谓地域的不平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在不同的朝 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的变化,呈现此盛彼衰、此衰彼盛的状况。 其次,在中国文学的演进过程中,有一些相反相成的因素。 1:俗与雅之间相互的影响 2: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3:复古和革新之间的交替与碰撞 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时期 第二段:秦汉时期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中国文学史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其他 1.?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修订版(共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7-1 2.?马积高,黄钧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中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5 3.?韩兆琦等.《中国文学史》(全套四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1 4.?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 5.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上中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1 6.?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上下),东方出版中心,2008-1-1 其他 7.?钱念孙,《中国文学史演义》修订版(上下),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5-1 8.?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8 9.?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共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8 10.?林庚,《中国文学简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 11.?郑振铎,《中国文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 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