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历史教育与国民精神-乌鲁木齐八一中学.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历史教育与国民精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赵亚夫一个服务基础教育的普通公民西安一学校历史教育与国民精神的关系近代民族国家与国民精神的基本性格特征近代历史学与新历史教育的主张梁启超何炳松李大钊吕思勉顾颉刚钱穆白寿彝爱国主义是否就是历史教育的核心价值爱国主义和爱国心立足于历史教育的国民精神考察近代民族国家与国民精神的基本性格传统历史教育是以厚古为核心的圣贤教育以修身孝为核心的伦理教育基本形式是各类机关的榜样教育性格是文质彬彬近代历史教育特征以民国初期最为鲜明民族国家概念的确立作为民主国家之国民须

学校历史教育与国民精神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赵亚夫 一个服务基础教育的普通公民 2012.9.26 西安 一、学校历史教育与国民精神的关系 近代民族国家与国民精神的基本性格(特征) 近代历史学与新历史教育的主张(梁启超、何炳松、李大钊、吕思勉、顾颉刚、钱穆、白寿彝) 爱国主义是否就是历史教育的核心价值(爱国主义和爱国心) 立足于历史教育的国民精神考察 1、近代民族国家与国民精神的基本性格 传统历史教育,是以“厚古”为核心的圣贤教育、以“修身-孝”为核心的伦理教育;基本形式是各类机关的“榜样教育”,性格是“文质彬彬”。 近代历史教育特征,以民国初期最为鲜明。(1)民族国家概念的确立 (2)作为民主国家之国民,须备权利、义务、责任;自由、平等、独立;自尊、自信、自治;尚武、进取;爱他、合群、公德、爱国心等,最为基本的意识。 基本形式是学校的“主体者教育”,性格是“自由进取” 2、近代历史学与新历史教育的主张 此历史遗产继承甚微。 原因:(1)凡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都被排斥;(2)学校历史课等同于政治课,研究设限过多;(3)历史教育研究不被看做是独立的学术系统,只是教学技巧(即教材教法);(4)研究者,既没有研究意识,也不具有研究能力。 梁启超(1873—1929) 民不知有国,国不知有民,以之与前此国家竞争之世界相遇,或犹可以图存,今也在国民竞争最烈之时,其将何以堪之!(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 中国之教学之界则守一先生之言,不敢稍有异想;于政治之界则服一王之制,不敢稍有异言。此实为滋愚滋弱之最大病源。(致康有为书) 国民教育之精神,莫急于本国历史。(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 何炳松(1890—1946) “唯物史观解释历史,较近人事矣,然而限于一隅,不能进入尽善尽美之境地。”因为“人类社会之组织,并不纯受经济生活之驾驭者也。”所以,经济史观在史学研究上为“似而非是、以偏概全”之方法。(《西洋史学史》、《通史新义》) 历史最大之用,实在其有培养智慧之功。(《历史研究法》) 盖受史法之训练者,辄能遇事怀疑,悉心考证。轻信陋习,籍以革除,此研究态度之有益于智慧一也。史上所有之社会,文明高下,至为不齐。学者研究之余,深知人类习俗不同,其来有自,对于现代人类殊异之风尚,每能深表同情,此驱除陈见之有益智慧二也。历史所述,为古今社会之变迁,乃人类之演化。吾人籍此得以恍然于人类社会之消长盈虚,势所必至。革新改善,理所故然。此努力进步之有益于智慧之三也。 即批判性思考;认同文明(普世价值);发展的眼光 李大钊(1889—1927) 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 过去的陈编,汗牛充栋,于治史学者亦诚不失为丰富资考的资料。然决非吾兹所谓活泼泼的有生命的历史。 历史不怕重作,且必要重作。 自有马氏的唯物史观,才把历史学提到与自然科学同等的地位。此等功绩,实为史学界开一新纪元。 (唯物史观)则谓人的生存,全靠他维持自己的能力,所以经济的生活,是一切生活的根本条件。 研究历史的重要用处,就在训练学者的判断力,并令他得着凭以为判断的事实。成绩的良否,全靠所据的事实确实与否和那所用的解释法适当与否。 (唯物史观)他的目的,是为得全部的真实,其及于人类精神的鲜艳,亦全与神学的方法所得的结果相反。(《史学要论》) 钱穆(1895—1990) 历史教人向前,即因其能知过善过,亦因其能善所承袭。 知过去乃知将来,知亡失乃知存在。西方人不肯认识有过,又不喜言亡失,故不爱言历史。 又西方人重多数,故其历史亦惟重多数。而在中国则惟少数人能入史,能为历史人物。西方人既不重历史人物,乃有无数历史人物,但只惟变惟新而已。故西方人论新旧,中国人则重褒贬。又少褒多贬,即新亦可贬。(《中国史学发微》) 白寿彝(1909—2000) 我们要强调光明面,但不专门强调光明面。一般所说的光明面的光明,是由于和黑暗对比而来的。事实上,没有离开光明的黑暗历史,也没有离开黑暗的光明历史。(《开展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我们的教本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彻底打破王朝史的系统,还在以一朝一代作为历史行程的标志。(《对于改造中学国史教本的几点意见》) 历史教育和历史教学,这两个名词的含义不完全一样。历史教学,可以说,只是历史教育的一部分。历史教育,在历史教学之外,还可以有各种方式。但无论历史教学或其他教育方式,都是为历史教育的总的目的服务的。离开了历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历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无从谈起的。 第一条,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讲历代治乱兴衰得失之故;第三条,历史前途的教育。(1981年在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的发言稿) 3、爱国主义是否就是历史教育的核心价值 近代历史教育在本质上是民族主义的——独立与自强。所以,也是以养成爱国心核心的教育—

文档评论(0)

jinchen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