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社福利民化的政策法制面的本研究深度社福利界者家台北市台北政府社局政府部社福利委民理的承人十二位者家及八位承人以及式四十承接北市委之社福利服的民基金代表人如本明酌以及各民所填答之卷面料整理出本研究之主要分政策面及立法面及行面三大部分本章社福利民化政策及法制面的探重要摘述如下以提出具建的考第一社福利民化的政策面分析前述的文探中了解到社福利民化的形成民的章或政中示出其存有合民力量的本意但是在政策的展程可以合民的型也被泛且施著唯其用的方式或型似仍停留在的被和消的著政策展的果社福利民化的本也逐次在福
第 四 章 社會福利民營化的政策與法制
層面的檢視
本研究深度訪問國內社會福利界學者專家,台北市、台北縣
政府社會局政府部門社會福利委託民間機構辦理的業務承辦人員,
總計十二位學者專家及八位承辦人員;以及結構式訪問四十個承接
北縣市委託之社會福利服務的民間團體、機構 、基金會代表人員(
如樣本說明)。並參酌訪談記錄以及各該民間機構所填答之問卷書面
資料,整理出本研究之發現。主要計分政策層面及立法層面及執行
層面三大部分,本章將社會福利民營化政策及法制層面的檢視探討
重要發現摘述如下,以為提出具體建議的參考。
第一節 社會福利民營化的政策層面問題分析
前述的文獻探討中,了解到社會福利民營化的形成,從國民
黨內的黨章或政綱中,顯示出其存有結合民間力量的本意。但是在
政策的發展過程,可以發現這種結合民間的型態也被廣泛討論且實
施著,唯其採用的方式或類型 ,似仍停留在傳統的被動和消極的狀
態。隨著政策發展的結果,社會福利民營化的本質也逐次顯現,這
在福利法規和行政命令、要點及辦法上,已展露無遺,落實到實際
的行政運作中,更可以看出民營化似已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
106
壹、社會福利民營化政策形成的因素
儘管我們了解社會福利民營化的發展軌跡,但何以政府要推
動社會福利民營化,其主要的力量或驅使因素何在,林萬億研究曾
提到這個趨勢的形成,乃因政府原本德政心態的驅使,其次為福利
團體的壓力促成,再者為當時在野反對黨的福利政見訴求造成(林
萬億,1997)。劉淑瓊則體系化且明確的指出社會福利民營化的形成
,就台北市政政府的公設民營而言,其主要促成因素為『精簡員額
』及『結合民間資源』,可謂是我國社會福利發展過程中的兩個基軸
。,『精簡員額』爰因行政院在民國八十二年及八十三年間推動行政
革新方案人事減肥政策,導致社會局原為應付社會福利需求壓力而
增設的機構,無法取得充分適當的專業人力,造成錢多人少的行政
矛盾困擾,遂導致台北市政府以「公設民營」方式委託民間經營社
會福利機構。『結合民間資源』是指政府結合民間資源的長期性意義
,在本質上就是要民間與政府共同負起福利責任,加上當時市民主
義及社區主義的影響,使這種與民間社福機構合作的方式更為合理
,促成「將直接服務的供應移轉民間執行」成為政府的社會福利政
策主軸(劉淑瓊,1998e)。受訪的一位資深社會行政專家也表示,
其實就整個民營化政策以公設民營的制度來講,政府是比較朝向「
省人」跟「省錢」的角度出發 。社會福利因為是發展比較晚的一個
專業,當其他的制度都是由政府公部門的資源投入,當社會福利開
始發展的時候,已經面臨一些瓶頸,主要是政府資源不夠,加上市
場經濟的發展成熟,所以整個委託民間經營或是跟民間合作的呼聲
1
,就剛好在這段時間出現(P3)。
這些論點,原則上可提供我們看到整個社會福利民營化政策
107
形成的近因,溯及民國八十三年的「社會福利政策綱領」則是誘發
蓬勃發展的遠因(陳武雄,1997),事實上,我們看到社會福利民營
化的重要法律依據,「推動社會福利民營化實施要點」(民國八十六
年)的實施,雖民國八十三年內政部已有「政府委託民間辦理殘障
福利服務實施要點」的公布,但無疑的因為各地方政府陸續推動的
壓力,可能是催生此要點的主要因素。同樣的,當時省政府也提到
其推動公設民營是因各福利法規的相繼頒佈實行,省政府在宋前省
長提出企業政府方式,再造省政的理念,強調公共事務民營化的趨
勢,敦促社政有關單位規劃社會福利民營化的工作(唐啟明,1997)
。這可由深度訪問一位台北市社會局高階管理者的說法,獲得支持
。
「整個社會福利發展的這段歷史,其實很短,其實就是過去這十年的
時間,你可以看到說從幾乎是一種草莽(蠻荒),真的是有點頗為原
始的狀況,一下子就開始快速的發展。發展的速度之快,我們十年來
定了十幾個或是大修了十幾個法律,跟社會福利有關的法律,就可想
而知那個速度之快,我想西方國家在發展這個制度,恐怕至少 100 年
以上的發展的歷程,但是我們就在十年之間壓縮成長。所以在這種情
況之下,當然一下子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