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2011.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2011

第三节 微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 微生物学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指任何与微生物实验室有关的感染. 感染源:该实验室研究的对象微生物和实验室环境微生物. 一 生境特征 (一)研究对象多具有感染性 1国际上对微生物危险性的分级尚无统一的标准,但根据微生物对实验室人员的危害性和外逸出实验室后的危害程度,多将微生物的危险性分为4级. 2 我国1级危险性微生物(与WHO的Ⅳ级相对应),指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外环境非常危险、实验室感染机会多、感染后病情严重、无特效药物治疗、易致死的微生物,这类微生物也可能引发大的疫情。 因此,必须在特别实验室中操作,实验设施要求完善、规范;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并具有相应工作经验和水平,同时需要接种疫苗防护。 3 我国2级危险性微生物(与WHO的Ⅲ级相对应),指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外环境有特殊危险、虽然有特异性免疫制剂和特效药物治疗但能引起严重感染并可能导致死亡,或本国、本地区原本没有的致病微生物。对实验室和操作人员的要求与1级水平相似,实验人员需适当免疫。 4 我国3级危险性微生物(与WHO的Ⅱ级相对应),指有潜在危险性的微生物,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疾病。应由具有一定能力的技术人员在具有良好设备的普通实验室或有一定条件的微生物学实验室中操作,并有标准的防护措施。 5我国4级非致病性微生物(与WHO的I级相对应),可在普通实验室中、经非专门训练过的人员操作,不需特殊的防护措施。 (二)废弃物多具有感染性 隔离废弃物(与隔离病人有关的废弃物)、传染性病原体的培养物和储存物、人血和血检材、病理性废弃物、手术和尸检污染性废弃物、污染的实验室废弃物、污染的利器(皮下针头、吸管、碎玻璃及手术刀片等)、污染的器具等。 (三)微生物学实验室是具有污染性的危险环境 WHO(1979)根据微生物学实验室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危害性的大小,将微生物学实验室分为三种: ①微生物学基础实验室 ②微生物学污染实验室: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具有中等危险性,用于研究3级微生物。 ③微生物学高度污染实验室: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公众具有特别的危险性,用于从事研究4级(A级)病原微生物。 (四)消毒,灭菌等方法不当的选择性压力 二、微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来源、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 (一)微生物来源与途径 1接种器材 接种环应完全封闭、内径宜2~3um,以防止自发反弹或菌膜破裂而洒落细菌;环杆不得长于5—6cm,以防止颤动而洒落细菌 2.移液管 3 离心管 4.搅拌、混匀和震荡 5.开启安瓿 6.感染性物质倾注 7.来自实验者的污染 ( 二)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 1 Pike等作过三次很有意义的调查,位于前10位的微生物种类见表14—9。 2 各种类型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感染发生情况 科研单位最高 加强管理和人员培训 (三)实验室感染的危害性 1细菌类病原微生物 (1)布鲁氏菌 传播和感染发生主要是通过感染性气溶胶的产生而导致的,其次是直接接触导致感染。 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 (2)土拉弗氏菌 l912年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研究黄鼠鼠疫时首次分离出的,当时命名为土拉杆菌,该菌对低温抵抗力强,在气溶胶状态下存活率较高,经常发生实验室感染。 (3) 结核杆菌 在美国Utah州,实验室工作人员结核病的年发病率为0.3/1000(Jacobson,1985)。而Muller(1988)报告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77个结核病实验室中,工作人员的感染发病率为26.3/1000,这大约是普通人群发病率的100倍。 (4)衣原体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有潜在危险的衣原体有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和沙眼衣原体。 (5) Q热立克次体 对干燥环境有明显的抵抗力,对人半数吸入感染剂量小,ID50为10个菌. Q热立克次体感染主要来自于动物实验室. (6)其他细菌 在美国,于1941年、1951年和1958年先后发生3次炭疽杆菌污染实验室的空气,导致工作人员吸人感染性气溶胶而致病的病例。 2 病毒类病原体 (1)天花病毒 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都在20世纪50年代基本消灭了天花,但在60~70年代,却发生多起实验室感染或医院、实验室外逸而传播感染的事故。 1978年英国伯明翰大学 (2)汉坦病毒 我国从1964~1988年先后发生20多例实验室感染,分析可能是空气传播引起的吸人感染。 汉城大学 日本 三微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学的检测及其卫生标准 1.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空气微生物学检测及其卫生标准 与室内空气微生物检测及其卫生标准基本相同 2.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物体表面微生物学检测及其卫生标准 与公共场所微生物的检测及其卫生标准基本相同 3.高压蒸汽灭菌质量控制 有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四微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的污染及其预防 1 污染 (1)微生物气溶胶经呼吸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